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40版:赏析
3  
PDF 版
· 书的幽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书的幽默
■王 川
  罗马尼亚的德瓦是一个只有八万人的小城市,然而却举办过一次国际性的漫画大展,一共有十几个国家的漫画家都寄来了作品参展,我恰恰正在那里访问,一边笑着一边看完了这批令人捧腹的作品。

  德瓦市美协主席渥尔恰先生说,德瓦市有画漫画的传统,这个漫画展是德瓦市政府主办的。这是个国际性的漫画展,主题是“书·自由”,但参加者也可以不受此主题的限制而自由发挥。他的倡导发出后,有很多国际知名的漫画家都寄来了稿子,经过多国评委的评定,最终确定了一百多幅漫画入选,并确定了获奖作品。其中也有中国漫画家的作品参展。

  渥尔恰先生平时表情严肃,轻易不露喜容,骨子里却深藏着幽默。他从事多个画种的创作,也画漫画。也正是因为他,才与许多国际上的漫画家有所交往,也才能够办好这届国际漫画展。这届漫画展的标志也是他设计的,画面上,一个白须老人正躲在那座著名的德瓦古堡里,肩扛着一支大铅笔,在他的头顶上站着一只老狼,人和狼都露出狡黠的表情。这位白须老人的形象有些像渥尔恰,这可能是他幽的一默。渥尔恰用多种技法来画漫画,他有一套政治人物漫画群像,是用油画棒画素描的方法来画,画得很夸张,也很传神。有一幅《帮忙》,画着一个人掉下了悬崖,两手死死地抓住悬崖边不放,有一个朋友前来“帮忙”,在他的两只手上各钉了一只钉子!如此帮忙,令人心惊。还有一幅《吻》也是异曲同工,有两只手从相反的方向推挤那座“吻之门”,门被推歪了,从中流出许多的鲜血来。《吻之门》是布朗库西的代表作,是表现人类之爱的,门框的两边是一男一女的形象,却被他巧妙地夸张,其内蕴也相反了。这次他有三幅漫画参展,其中有一幅也是相同主题,画着一人在打台球,正在举杆击球,球后却有一个小人拼命顶推着球,不让它落袋。这也是讽刺帮忙的主题。渥尔恰多次重复这一主题,说明他嫉恶如仇,对那种背信弃义、出卖朋友的小人非常憎恨,不妨用漫画的形式幽他一默。

  漫画之勃兴,肇于欧洲。这倒并非仅仅是因为欧洲人幽默,好开玩笑,而是因为漫画的基础是政治民主,敢于讽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有媒体来发表这些作品。国外的漫画非常盛行,每当社会上有重大的事件,都会有人画成漫画,发表于众。有的漫画家擅于把政治的风云人物丑化,进行夸张变形,而那些被丑化的人物却毫不生气,甚至乐于被人这样画。国外的报纸和电视上每天都有漫画发表,相对于那些言辞激烈、针砭时事的辛辣文章来说,漫画的锋芒要柔和一点,表现形式也要回旋婉转一点,而且借助于幽默的形式,寓讽刺于哈哈一笑之中,很多人都爱看。

  “书·自由”国际漫画大展的金奖为南斯拉夫的漫画家托索·波尔科维奇获得。他的作品的标题就是《金奖》:画面上一群驯鹿在比赛,但金奖获得者的却是一只山羊,有两个评委正在抬着一副驯鹿角往山羊头上放。这一构思可以说是妙绝,以象征的手法画出了世界普遍可见的一种不良现象。有趣的是,就是这幅讽刺金奖的作品却获得了金奖,这也算是评委们民主而豁达的一种表示吧。银奖的作品是《临终一读》给人以极度深刻的印象,也极度夸张。画面中一个临刑的死囚,正站在绞刑架下捧书而读,绞索已变成了一盏下垂的灯,明亮地照着他手中捧的书。此画的教化意义非常深刻,将“书”和“自由”两个主题都结合了起来,但画得特别有意境。是以色列的画家奥恰科夫斯基画的,获了银奖。

  有很多漫画的构思非常奇特,发人深思,画面不大,其内涵却非常深邃。按理说,以书为主题已经比较陈旧,难以发掘深、表现好。但有很多漫画的构思却是匪夷所思,令人叫绝。比如有一幅《它是书!》的漫画,画面上是一群孩子在上电脑课,讲台上教师高举着一本书在说:“It’s a book!”(它是书!)课堂上的孩子却是面面相觑,茫然不知书为何物?这幅漫画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真正是发人深思,它是俄罗斯的漫画家乔瑞奇·铁莫菲耶夫所作。在电脑极度普及的时代里,孩子们深缅于电脑之中,早已把传统意义的书本忘掉了。作者的这一构思令人产生了一种传统失落的危机感,令人怆然。类似的主题还有两幅,一幅是塞尔维亚的尼古拉·奥塔斯所作的《蚀》,画着一只电脑的鼠标正在像一只老鼠一样在啃食一本书,书下已被啃出了若干缺口。画中的含意不言而喻,表明了在信息化的时代里,传统意义的书正在被电脑所侵蚀。还有一幅《吃亏了》,画着两只老鼠,一只在啃书本,另一只在啃蛋糕。啃书本的那只骨瘦如柴,啃蛋糕的那只却是只脑满肠肥的硕鼠。另一幅画的主题要平和一些,画着一个电脑机器人,正手捧一本书在看,寓意着电脑也要充电,也要从书中汲取营养。但我看就其忧患意识来说总不及那幅《它是书!》

  也有的漫画纯粹只是幽它一默,并无讽刺的深意。如一幅《黄粱梦》,画中一个乞丐露宿街头,身边放一顶要钱的帽子,旁边散落几枚零钱。他蜷缩在那里,手中捧着的厚书却是《经济学》,这种构思当然会使人莞尔一笑。还有讽刺人不重视书的价值的,有一《书有别用》,画着一浓妆妇人临睡前涂指甲油,十指未干,便拿床头一本厚书做夹指器,真算是书本之妙用!还有一幅《方便取材》,画着有人在卫生间的四壁里都装上书橱,此公如厕时一边看书,看完后便撕了作便纸,也算是一书两用。另一幅《一书两用》是一边看书,看完后就撕书页投入火中野炊。如此漫画,真正道尽了书的用途,若无有极妙的构思能力而不能就。

  还有一些将书和自由结合起来的漫画。一幅画面触目惊心,画中一副断头台,旁边站着蒙面的刽子手,沉重的铡刀即将落下,位于铡刀下的死刑犯却正在俯首读书——真正是“死读书,读书死!”比如有好几幅画都画着“有书即光明”,囚犯在狱中,一门洞开,透进光明来,而这门正是一本书形。或是在洞穴中,一扇书做成的大门,引导原始人走出蒙昧。有两幅画是异曲同工,两幅都画着一本厚厚的书,书中都有书签,一个是一只避孕套,另外的是一条地毯和一双女鞋,这是对现在书的内容淫秽不堪的讽刺。有一幅画着一群战士在攻城,云梯已经竖起了,城头上的人纷纷将书扔下城墙,城下的战士纷纷拿起了书在阅读,停止了攻城,体现了书可以止干戈为玉帛的特殊作用,当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形象画面。有一画画着夜黑如墨,只有电话亭里一灯如豆,有很多人拿着书在亭前排成了长队,轮流进去读书。

  尽管这次漫画大展的主题是“书·自由”,但有些作者的作品却并不受此限制,而是自由发挥,自定主题。比如乌克兰的画家捷卡普斯塔《谈判》的构思就绝妙。画面正中是一张圆形的谈判桌,但谈判两方的待遇却是有天壤之别:桌子的一半铺着桌布,桌布上放着的是高级钢笔,摆着高背丝绒椅,谈判另一方的桌面上则卷起桌布,裸露着木板条。摆着一支铅笔,桌前摆放的是一只简陋的木板凳。在谈判桌上插着两面旗帜:没有桌布和木板凳的那一方的桌上插的旗帜破破烂烂,上面画着一只伸着乞讨的手。而有桌布和丝绒椅的那一方插着的旗帜上画着一只揑着钱币欲施舍的手。这幅画的答案就在这两面旗帜上,使人一目了然。联系到国际上穷富国之间一些并不平等的谈判,这幅画的寓意尤为深刻。还有一幅《投票前后》的连环漫画也很有趣,第一幅画着一个人去投票,第二幅画着这个人在投票时形象突然高大了起来,第三幅这人已经投完票,他的形象又矮了下去。这幅画的着眼点是投票人的心理过程,把不可知的心理活动都画出来了,可见观察之深,体味之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赏析 00040 书的幽默 ■王 川 2009-2-14 48256DEA008181F54825755A002672C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