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5版:评论
3  4  
PDF 版
· 试论当代草书的文化品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3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试论当代草书的文化品格
□杨清汀
  试论当代草书的文化品格

  □杨清汀

  (上接上期第32版)

  如何确立当代草书的文化品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代草书必须在一个较高的文化层面上发展才有出路。一切为书法而书法,为草书而草书,为艺术而艺术的做法只能作茧自缚,都不能达到蝶化的境界。因此,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当代,而不能用当下的眼光来看当代。

  1、技道合一的哲学思考

  把当代草书放在哲学的层面上思考,既符合草书艺术的发展规律,也是草书艺术本体的内在要求。如有些当代草书家,自认为苦心经营着草书技法,实际上锤炼了草书的“形”,而没有锤炼自己的“心”。对草书技法追求的过程,也是体道的过程。心中无道,空度一场;心中有道,技自生境。由先秦时的“技进乎道”发展成魏晋时的“得象忘言,得意忘象”,正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哲学反观。技与道是无法分离的。如果说,思考决定着一般行为的话,那么,哲学性的思考,则决定着更有深度和广度的行为。艺无止境这是一个老话题,其原因就在于艺术家在艺术追索中,知之无尽而行之无涯,所以艺术家在不知不觉中所感知的不仅仅是艺术,实则已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生命对时间、现实、自然的智慧关怀和人文情结。而这其间,因了艺术介质的作用,使生命有了支点,有了依托,有了飞扬,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艺术家永远生活在美的追求中。所以我们说,草书最能启人兴感,发人哀乐,抒人志气。所谓性情的智者大多于此间拉开和现实的距离,去寻他们心灵的自由王国。若李叔同不出家,他必然是一个草书大家。但他成为真正的宗教家之后,只能在青灯枯守中选择他心如止水的“弘一体”。怀素虽是释门中人,不谈经,不坐禅,亦醉亦醒见癫狂,所以他生活在草书中。草书能入世,能出世的艺术精神,在人生境界上达到了哲学的高度。

  2、精英化的深度开掘

  当代草书,应该是精英对大众的正确引导,而不是误导。从这方面看,于右任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力倡“标准草书”的做法就很有启发性。虽然于先生和他的同仁们当时主要是从教化和实用角度提出的,但其“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艺术原则仍有历史参照性。于先生提倡草书,以期为大众接受,我们切莫误解是把草书的文化品格降低,而是恰恰有感于草书流变中的杂芜状况,其精华难以为人所取,以普及的弘愿躬行而已。至于有些人习标准草书而走到事物的反面,那是自身因素所限。因为于先生只是引人入门,进到草书的大观园,你愿意怎么游是你的事,不能怪开门的好心人。于先生自离开大陆后,越到后期,其标准草书越变化万端,沉雄博大,有道通天地的气魄。其精英化的表率作用确是我们应该研究的。所以,对当下自许草书有成的精英们来说,比照先贤,首要的问题从自身入手,以文化品格和道义感为己任,开掘草书更深更广的空间,把草书精英化而不是个人化,责任化而不是媒体化。就像当代草书家从张芝、二王、张旭、怀素、黄庭坚、傅山等古贤的作品中品读的同时,是否也让我们大众在当代众多媒体上品读出诸多草书家的文化品格。

  3、多元文化中的民族坚守

  多元文化对书法尤其是草书提供了新的思路,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视野,但在文化的碰撞中,往往出现厚彼薄我,崇洋媚外的现象。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代草书对日本前卫派的引进,促生了一大批非字非画的作品,实是没有能力消化的缘故,其结果仍是无人喝彩。还有在西方现代派和后现代派的影响下,或以制作手段拼贴书法,或对美学中的“审丑”进行曲解,离开对中国书法本体的深入探讨,致使书法的非艺术化倾向泛滥成灾。诸种不良现象的风行,就在于一些当代书家丧失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在书法文化品格的高地上出现了精神撤退,尤其在草书上表现为简单化、粗俗化、行为化、游戏化,既少审美的成份,又无生命的迹化意义和价值,更不会有哲学层面上的人生观照。因此,在多元文化中坚守民族文化传统是正道,同时,也要兼收外来文化,经过良好消化才能丰富和发展。否则,我们孜孜以求的绝不是中国书法,而是本末倒置的另类文化。自清末以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开放策略我认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如不能坚守自己的“体”,养自己的“魂”,就必然为外来的末流文化所俘虏,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草书文化品格缺失的今天,正是我们的软肋所在。

  4、人生境界的艺术追求

  中国的艺术精神,就主体而言,以崇高为大美。因为草融入了人的生命精神,在观天法地以类万象的参悟中,崇高之境自然而生。当代草书家,闭门造车,为书而书者多,参天地造化,读古贤诗书,悟人生忧乐的极为少有。因为这些事情要花去我们书家许多酬酢、走穴、上媒体、赶场子的利益时间。正因如此,许多书家可能连写规整字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只好去写认为便捷的草书。然而这正是草书难入品入境的死症,更谈不上什么人生境界和艺术理想了。一个书法家,尽管在物质的世界里不离生老病死的人生劫难,也不离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琐事,但是,当你拥有书法的同时,也就拥有了一份精神,一份品质。按艺术创造的规律而言,一个艺术家恰恰就在这种精神空间中容许离开现实,带着现实的人生感悟去追索自己的境界,实现艺术的理想。这种境界和理想,草书给我们提供了无以言说的帮助。所谓“诗意的栖居”便是我们书法家在当代社会或多或少受到的恩惠。许多搞书法或书法有成的,但愿他们在创作中把这种“诗意”呵护得更加境阔意美,使我们的艺术生活得大自在,圆融无碍。其实,这就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文化品格。

  立足于当代的历史责任

  远的不说,就现代而言,于右任、王蘧常、高二适、林散之、卫俊秀等草书大家,因文化品格的高标特立,自然提升了其草书的格调。江山代有才人出,叩问当代,当若干年过后,我们的后人认定这段历史的时候,不知能否开列出更多的名单来。毫无疑问,若历史文脉不断,若人间正道仍在,若艺术精神还存,子孙们必然以文化品格的标准来取舍我们的草书家。一份责任,几许惆怅,无限感怀。客观来说,由于种种原因,当代草书家尽管拥有举凡历史遗下的巨大宝藏,也拥有前辈不曾有的学习、生活条件,更拥有我们独享的文化合和时代,然而,就学养而言,恐怕很少有人自信能达到和前辈大家比肩的高度。在无限延伸的时光中,草书家如何在有限的当代中增强责任感、历史感,这本身就是对一个艺术家品格的考验。立足当代,看到众多书法人对草书如痴如醉的状态,我们应该相信,当代草书毕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有新文化、新理念的注入,有艺术上的多元探求,当代草书是有希望和作为的。当然,最后还是需要提醒,当代草书的文化品格,在历史基因中进行,在现实高度中完成,在未来企盼中选择,这就是我们确立其品格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全文完)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评论 00035 试论当代草书的文化品格 □杨清汀 2009-3-7 美术报000352009-03-0700014;美术报000352009-03-0700015;美术报000352009-03-07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