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1版:鉴藏
3  4  
PDF 版
· 开春首拍 低成交额 高成交率
· 一、798在今天不仅仅是一个地标,更首先是中国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它演绎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心路
· 二、798的艺术集聚首先产生的是一种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窗口效应
· 三、与798当代艺术对症的不是别的,
恰恰是被很多当代艺术家所推崇的时尚与消费
· 300余件与雷锋有关藏品在京展出
· 四、如果将798看作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晴雨表,
那么中国当代艺术就处在变局中
· 票证展讲述600多年来粮食的故事
· 五、艺术的集聚一旦产生了品牌效应,
商业的介入就无可避免,
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当代艺术如何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票证展讲述600多年来粮食的故事
  本报郑州讯 桂娟 明代的租米票、归户票,清代的业户执照、吊税票、业票、串票,民国时期的易知由单、征收田赋收据,革命历史时期的苏中行政公署领粮证、冀鲁豫边区兑米票,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代的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文革”时期的语录票……近日,河南省档案馆为庆祝建馆50年而举办的馆藏票证展在郑州的一个广场开展,吸引不少郑州市民驻足观看。

  “无粮不稳、无粮则乱”。从农耕时代起,粮食就一直是中国国计民生的主要物资。而农业大省河南地处中原,农业开发较早,世界最早的纸前粮票——春秋时期的“粮签”,最早的粮本雏形——汉代的“食者籍”,以及粮食贸易中出现的最早的票证——宋代的“要券”、“熟券”等,均在河南这块土地上诞生。

  这里展出年代最早的粮票是明代洪武元年印制的一枚绢制租米票,距今已有638年,是票证收藏界公认的我国已见的最早的粮食票证。此外,还有我国已发现最早的赈灾票证——清代光绪四年的赈米照票,我国已发现最早的军供粮凭证——清代道光二十二年的“流单”,我国已发现最早的饭票——道光七年的工丁饭票等。

  本展览展出的从1955年全国统一发行到1993年停止使用这一时期的粮食票证,是以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主管部门或被授权单位印制、发放的为主线,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了粮食票证的产生、使用和发展过程,也展出了在粮食流通过程中其他环节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票证,如生产救灾代食品供应证、专项用粮拨付书等。

  据了解,该展览共展出588张印制不一、形状多样的票证,浓缩了从明代洪武元年到1993年间粮食的故事,见证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鉴藏 00031 票证展讲述600多年来粮食的故事 2009-3-7 美术报000312009-03-07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