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画家
3  4  
PDF 版
· 椽笔同挥颂春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椽笔同挥颂春声
——“著名画家走近红船”采风团嘉兴行见闻
■杨鸿圣 文并摄
  莺歌燕舞彩蝶扑,万紫千红芳蕊吐。

  4月15日,风和日丽。上午10时,一辆中巴车正在杭沪高速公路上,从杭州向嘉兴方向急速行驶。车内坐着一批当代著名国画家,他们当中有中国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著名人物画家吴山明,浙江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著名山水画家杜高杰,中国美院教授、著名花鸟画家马其宽,中国美院教授、山水画教研室主任、著名山水画家张伟平,中国美院著名人物画家李桐等。他们此次之行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讴歌祖国新貌和政协工作辉煌成就,专程赴嘉兴进行采风创作活动的。由《美术报》、嘉兴市政协共同组织的“著名画家走近红船”活动就此启动。

  尽管由于杭城堵车严重而在车上已多坐了两个小时,但大家并不感到劳累,因为那些劳累早已被快乐心情丢之一边。大家有说有笑,相互交流。当得知吴山明的儿媳妇生了一个8斤9两重的大胖儿子时,大家齐声为吴老师道喜。吴山明高兴地向大家致谢……这时,有人把一本1984年出版的《吴山明画选》递到吴山明面前。这令吴山明感到意外:“我也已经没有这本书了。”随即,他急忙翻了起来,并不时地指着画册中几幅画说:“这本书当时不少学生考美院时都把它作为参考学习书,因为当时参考的书太少。”

  杭州离嘉兴很近,但也有画家并不了解嘉兴。其实,嘉兴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嘉兴的书画艺术也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产生了像项元汴、项圣谟、吴镇、李叔同、蒲华、沈曾植、陆维钊等一大批书画名家,在我国书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我国的书画艺术发扬光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11时,汽车驶入了南湖会景园,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嘉兴市政协主席刘冬生亲切接见了采风团成员。迎接采风团的还有嘉兴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高梓福,办公室副主任毛永忠等。

  刘冬生主席边陪同大家参观南湖,边说:欢迎大家来嘉兴采风。他说,今年是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嘉兴又是党的诞生地,此时此地举行这样的活动意义非同寻常。希望画家多走走看看,用手中的画笔和相机把嘉兴的美好风情和美丽景象记下来,把对嘉兴的美好印像带回去,然后通过提炼加工和精妙构思,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精神和风貌的精品佳作,讴歌祖国新貌和政协工作辉煌成就,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空气清新柳枝舒,天上人间翩跹舞。跨上游船后,大家的心情被南湖美景陶醉。南湖,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古称陆渭池,又称彪湖。南湖又分为东、西两湖,形似鸳鸯交颈,古时湖中常有鸳鸯栖息,因此又名鸳鸯湖。南湖地处太湖流域水网地带,气候润湿,因而常常是云气缭绕,尤其是清明时节,细雨霏霏,南湖更显得苍茫迷蒙,湖波浩渺,所以南湖与烟雨结下了不解之缘。    

  南湖现有面积800多亩,湖中有两岛,一是湖心岛,面积近18亩,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湖之中,岛上有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亭台阁榭,假山回廊,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岛的南端辟有荷花池,可谓湖中有池,岛中有堤。另一小岛是称为小烟雨楼的仓圣祠,位于南湖的东北隅。  

  千百年来,南湖以自己特有的风姿吸引着四方的游人,历代文人学士为南湖留下了无数的诗篇和画卷。如今南湖闻名于世,更主要的原因是在南湖发生了一件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完成了最后的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南湖成为重要的革命纪念地。

  听着导游的讲解,望着四周的美景,画家们不时地发出一阵阵赞叹:南湖真是太美了。不少画家边欣赏南湖美景,边用手中的画笔和相机记录各自感兴趣的景物。大家还兴致勃勃地了解了关于嘉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和嘉兴政协工作。在得知近年来嘉兴市正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嘉兴市政协狠抓政协文化工作时,吴山明等高兴地说:嘉兴市的领导十分重视文化工作,这对我们文艺工作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愿各地都来重视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共同为促进文化大省建设作出贡献。

  在湖心岛,画家们仔细地欣赏了碑文,参观了亭台阁榭,假山回廊。时不时地还记下奇花异草,“这里可以参考的画材还真不少。”张伟平、李桐等说。

  采风团一行饶有兴趣地登上烟雨楼,眺望南湖和嘉兴城市面貌。大家说,看到这样的景色,感觉南湖真美。走出烟雨楼,采风团一行在钓鳌矶前与刘冬生等合影留念。随后来到红船旁瞻仰了红船。“可以上去看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大家迫不及待地登上红船,零距离感受了当年一大会议的情景。

  很快,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导游告诉采风团成员准备返程,但大家似乎恋恋不舍……

  下午2时,采风团走进了嘉兴广电总台大楼会议室。一条横幅“欢迎著名书画家来嘉兴采风”呈现在大家眼前,摄像机、照相机早已等候在那里,广电总台的领导张林江、匡卫东、杨阿敏等也在那里欢迎大家。画家们顾不得休息,让工作人员赶紧铺纸倒墨。

  吴山明率先走到画案前开笔。只见他手握提笔,饱蘸浓墨,稍一思忖,便在洁白的宣纸上挥写起来。此时,吴山明聚精会神、旁若无人。而他的满头银发在摄像机和闪光灯前,显得更加夺目。他一会儿定睛凝视画面,一会儿将笔在纸上疾驶。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只有毛笔在纸上发出较有节奏的“轻音乐”。在场人员随着他手中毛笔上下左右的舞动,仿佛在欣赏一个纸上笔舞节目。不一会儿,墨色丰富的两杆松枝呈现在大家眼前。

  接着,马其宽提起画笔。他虽然个子不高,身材也瘦小,但笔下的功夫十分了得。马其宽用提笔先在松枝上加上几丛松针,然后在松下垒起一块巨石,再在石头旁用彩笔栽植了一株紫藤,紫藤花盛叶茂,随风舞动,甚为生动。在以后的时间里,马其宽老师还不时地对画面进行加工补充,可谓做到精雕细作。

  随后,杜高杰老师也走上前去。杜高杰是此次采风团成员中年事最高的,但他精神焕发,行动敏捷,完全不像已有74高龄。只见他与马其宽稍作探讨后,抓起大笔在松枝上也挂了几串藤萝,轻盈优美,给画面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见杜高杰放下毛笔稍作休息,张伟平、李桐几乎同时走到画前相继拿起了毛笔。张伟平在石上点苔并含蓄地在四周种了杂草,寥寥几笔,生机盎然。李桐则在石边植了一棵灵芝,墨、色不多,却颇有生趣,与整个画面融为一体。

  “杜老师,您来题款吧。”马其宽向杜高杰招呼道。“题什么呢?”杜高杰边对画面进行最后收拾,边问大家。只见几位画家走到一起认真地商量起来。几分钟后,杜高杰老师用提笔在画面左上方写下了“长春”两个字,然后将每一位画家一一署名并盖章。

  足足两个多小时,一幅由多位画家精心合作,以示歌颂春韵的国画《长春》图出现在大家面前。画面上满纸艳霞,春意盎然,令观者赞叹不已。

  与此同时,杜高杰还以参观南湖为题,由感而发即兴用墨笔写下了一首七绝《重访南湖》:“烟花三月访南湖,艳日和风意态舒;四望郊原春正好,新楼林立见鸿图。”赢得大家一片赞扬声。

  阳春三月万物苏,春风吹拂鸳鸯湖。“著名画家走近红船”采风团嘉兴之行,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画家们对南湖的美好记忆,已经难以磨灭。正如画家们所说:嘉兴是个好地方,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非常值得大家来参观学习,走走看看。特别是画家,经常来采风写生,对创作很有帮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14 椽笔同挥颂春声 ■杨鸿圣 文并摄 2009-4-25 48256DEA008181F54825759E000F7EFD[A1-刘一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