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5版:视点
3  4  
PDF 版
· 血祭“汶川”
· 王冬龄挥写“水墨西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5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王冬龄挥写“水墨西湖”
□斯舜威
  5月2日下午3时许,以创作狂草巨制见长的王冬龄,在杭州“湖天一碧”摆开场面,挥毫书写4米多见方的关于西湖的书法巨作。

  这幅作品,是他为杭州大剧院量身定制的。他照例用的是自磨墨,满满一大盆浓墨早已备好。“湖天一碧”二楼大厅两个柱子之间的距离,恰好是4米多一点,刚好容得下他创作这件4米多见方的作品。工作人员安排周密,在地板上铺了厚布,上面摊开两张略作裁剪的丈八匹宣纸,在四端用图钉固定。

  王冬龄和朋友们一起在阳台喝茶,观赏湖光山色,看似闲散,实则内心翻卷着“决战前夕”的激情狂澜。“湖天一碧”是西泠书画院所在地,今年恰逢建院30周年。过去,老一辈书画家沙孟海、陆俨少等多次在此泼墨挥毫,文气馥郁。现任院长是吴山明,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院长王丽芳是王冬龄的学生,正是她和同样是王冬龄学生的画院秘书长韩祖耀到杭州大剧院现场踏勘后,觉得这件鸿幅巨制的创作非王冬龄莫属。王冬龄受邀,欣然答应。

  “湖天一碧”名实相副,坐在阳台上,西湖美景尽收眼底,对岸玉皇山、吴山如在眼前。茶桌上,搁着3张王冬龄用硬笔写成的狂草样稿,一幅是苏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及“黑云翻墨未遮山”,一幅是苏东坡词“江山信是东南美”,一幅是白居易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他思索良久,说:“就写苏东坡的两首诗吧!这两首是苏东坡描写西湖的经典作品。”

  王冬龄先在另备的宣纸上试了试笔,选中了一枝颇感得心应手的大笔。

  与一般书家创作有所不同的是,他特意准备了两只水盆,先在一只大水盆里充分濡笔,而后在墨盆舔上浓墨,又在一只浅水盆里反复润笔。用自磨的浓墨再破水,林散之先生惯用此法,自能产生一种特殊的浓淡枯湿的奇效,王冬龄则将这一方法发挥到极致,为的是充分突出水墨效果。他的狂草创作,实际上也是独树一帜的水墨创作。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精神抖擞登场书写。经过比较,他感到应该用大笔。他已经找出略感书写不称心的原因:宣纸下垫的是厚布,和宣纸没有粘合性,而人一站到上面,四周钉图钉处宣纸都破裂了,引起宣纸起皱,影响了书写的感觉。他吩咐干脆去掉图钉,四周让人用手扶住宣纸,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整幅作品终于一气呵成。

  待到写第二首“黑云翻墨未遮山”时,他已经进入心手双畅的忘我之境,有时连写数字不蘸墨蘸水,有时蘸水蘸墨后落下重笔,任其自然渗涨。一口气写到“望湖楼下”,最后仅剩“水如天”3字,而空间尚存一行半的样子。王老师站了起来,仔细观看、思索,四周观看的人都不出声,在等候王老师如何完美结尾。说实在的,看客大都是王老师的学生,算是“业内人士”,事后大家坦言,此时确实不无担忧之感,一则发觉“望湖楼下”四字有点靠右了,二则如果按照“望湖楼下”大小,则“水如天”一行写完,剩下最后一行落款,布局不是很妥。

  王老师神定气闲,成竹在胸,出人意料地俯身大书一“水”字,气势向左,直泻而下,占到三四个字的位置,刚好写完一行。然后,从容地在最后一行写上“如天”,完美收官。

  大家复又在阳台坐定,品茗赏景,畅谈观感。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书法家高法根说:“我越看越激动,最后真有点也想要上阵书写的冲动。这么好的季节,这么好的天气,西湖的能见度如此高,景色如此怡人。可以说西湖景美,王老师的作品更是锦上添花。妙就妙在大家熟得不能再熟的诗,却写出了奇特之处。”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张谷旻说:“我是一边欣赏,一边学习。这件作品,关键在气旺。这股气,是我们画家梦寐以求的。我们的心,随着他的笔触跌宕起伏。王老师的用笔,在当代确实是首屈一指的。特别是他有意造险、破险的本领,令人叫绝。有时看的人似乎捏了一把汗,他却随意化解了。”

  西泠书画院副院长、书法家王丽芳说:“我们都是王老师的学生,很感谢王老师爽快地答应创作这件作品。‘湖天一碧’是许多老一辈书画家曾经创作过的地方,气场很好。沙老经常在这里搞大创作,王老师是沙老之后搞大创作的第一人。不过沙老是在桌子上写的,王老师是在地上写的,篇幅要大得多。感谢王老师给‘湖天一碧’增光添彩。”

  最后大家请王老师谈谈创作感受。王老师也不推辞,侃侃而谈,他说:“选择今天写字,是昨天临时决定的。因为担心五一之后,大家刚上班,都忙,不如在假日的最后一天完成。没有想到今天天气这么好,也是天随人愿。实际上我是很适合即兴创作的,头两幅,如果写下去,也可以完成,而且效果也过得去,但总感到气不够旺。大创作,气旺最要紧。这一幅,墨韵比较强,气韵比较足,可见这里的场气确实不错。”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视点 00035 王冬龄挥写“水墨西湖” □斯舜威 2009-5-16 48256DEA008181F5482575B5000E569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