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支点燃的红蜡烛映衬着广州蓝宝石艺术馆大厅中央一朵骨灰铸就的白花。近百名艺术家、新闻人静静肃立其旁,为一年前地震遇难同胞默默祈祷。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广州行为艺术家舒勇用一对在地震中罹难的孪生姐妹的骨灰制成的雕塑作品——“生命之花”, 纪念一年前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的所有生命。 ——据广州日报
5月12日早上8点半坐飞机从杭州萧山机场飞往北京。一直到中饭接近尾声时,北京酒仙桥湘江源酒店饭桌旁胡紫桂才边喝糖水边淡淡对我说:“我要准备一下,下午医生护士要来抽血。”“抽血?”我看了看神色寻常的胡紫桂,佩服他的保密工作做得太有才了:
14时28分,即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刻,由护士现场从我体内抽取400毫升血液与从汶川带来的80毫升水、32毫升血液抗凝剂溶在一起,调和而成512毫升的特别“墨汁”,劳晏晓斐等助手配合,笔蘸“血墨”,在六尺红星整宣上写下“汶川”两个大字。
14点一过,北京798艺术社区圣之空间门外摊开了一张黑的羊毛毡,一张白的羊毛毡。黑的羊毛毡上铺着六尺红星整宣,白的羊毛毡上跌坐着一袭黑色衣裳的胡紫桂,除了医生护士,围绕着众多的新闻记者、艺术爱好者与过往观众,其中有不少外国朋友。
忽然感觉胡紫桂——这位湖南美术出版社工作的湖南省书协书法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模样有点像弘一法师。
我的这次行为,只是一个尝试,也许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我想,通过这次行为,我要表达三层意思:一、纪念“5·12”;一个书法家;一个健康、幸福的普通人对“5·12”不幸遇难的数万同胞最纯真、最质朴、最善良的祭奠方式。二、以自己的鲜血和自己的艺术行为试图重新唤醒极少数人对生命漠视的人生态度。三、书法如何切入当代?质疑当代“现代书法”的伪当代性。
14时28分,医生护士开始从胡紫桂写字的右臂静脉抽血。
“他在干嘛?”
“抽血。”
“抽血干嘛?”
“纪念5·12。”
“为什么不抽别人的血?多晕啊!”
“那就失去意义了。”
“抽200毫升不就可以了?400毫升太多了,这么热的天,他还要写字,身体吃得消?”
“他坚持这样。”
“……”
中国书法历史有以人血抄写经书的传统,氤氲着宗教的虔诚,传统书家胡紫桂择5·12纪念日,沸腾着艺术家的良知,通过书法的形式祭奠灾难,并且是借助超剂量血书的前卫震撼,宣张百折不挠的中国力量,展示当代优秀书法家参与生活、政治、美学的活力与血气。正如圣之空间同期推出的“刀锋——重建雷峰塔”实验艺术展的前言所指:“当代艺术处在21世纪发展过程中,即是正在发生时——怀疑与批判、解构与结构等多重性,他们的说法是——‘换一种说法’!在当代处于调整和即将变革的情态下,人们为此更应该寻找新的突破或新的推动力。”
血浓于水,圣洁崇高。
抽完血,护士马上给胡紫桂测量血压——
“130、95。”
不仅是医生、护士,所有在场者都悬下心来,血压基本正常允许值的胡紫桂稍事休整后,稳稳起身,举笔俯书“汶川”!观众止语,默哀。
带血的“汶川”激情四射,浴火重生。我想起鲁迅“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的诗句,坚信承受住血的淬练的汶川一定能扛得起人间大爱再铸辉煌!为什么?因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血脉是紧密相连的。
血祭汶川——汶川今年的野花芳香怡人。
握别胡紫桂略渗潮湿的手,乘离回杭班机尚早一点时间,我又参观了798艺术社区尚尊画廊开展的“来自北川的青春记忆”,读着从北川中学瓦砾堆里抢救出来的死难学生的书信日记实物,心绪久久不能平静。私欲建议胡紫桂把血书“汶川”委托798艺术社区的“熊猫慢递”在明年汶川地震2周年纪念日寄达汶川,这份发自圣之空间的漫长思念会让已在天国的死难同胞呼吸到思念的珍贵和重生的快乐!
飞机起飞,夕阳如血。
13日中午,胡紫桂打来电话:“昨天我下午真的有点累了。”
哦,血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