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4版:书法周刊
3  4  
PDF 版
· 站在这舞台
· 广州军区、广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 诗酒风流·邱世鸿书法篆刻展举行
· 消息树(5则)
· 胸襟是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6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胸襟是天
“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学术研讨会侧记
□本报记者 蔡树农

□本报记者 蔡树农
  6月21日,北京京西宾馆,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学术支持,中国书协学术研究部承办的“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学术研讨会召开,数十位来自北京、浙江、上海、江苏、河南等地的书法专家学者就张海书法江南三地展、张海书法艺术、张海书学思想、张海领导才能进行了坦诚布公生、动精彩的研讨。

  作为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为什么要搞这样一次出手不凡的书法个人展览,许多关注张海的业内人士恐怕并没有往深处探究,或作出一些非常无聊的猜想。以张海的政治智慧,他不可能把一个可能引起争议的书法展览引向俗套的解释范围,他这样从展厅细节、装裱形式、人员邀请、舆论宣传、社会反响都考虑周详的展览既是个人的,更是作为中国书协主席这一特定身份的。尽管他再三强调他的书法江南之行是为了打破南北书风界限,促进南北书风交融,让原汁原味的北派书风接受南方观众的真诚检阅,但实际的结果是,正由于他的身份影响,张海书法展对当今书法,乃至未来书法发展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远远大于观众对他的书法欣赏期待。我们大可不必要求张海书法是中国书法第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张海无论是在河南还是在中国书协主持指导书法工作,他在书法创作、书法理论、书法组织领域总能先人一步制造奇迹的事实表明,他完全具备书法领袖风范,他的许多个人经验被用之于群体实践发挥作用,进而加速书法运动在中国文艺界的奔腾海啸。他掌握好了有所作为与有所不为的分寸,以个人的道德情操与胸襟,全神贯注中国书法事业的洪流。即使面对一些尖锐的批评意见和批评他的人,只要是善意的,他仍能虚怀若谷,看一看他豁达地把一些平时经常在相关书法媒体上“开炮”的书法批评家请到他的书法个展现场,就清楚他尊重批评家的劳动与贡献。批评往往是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伟大的时代如果听不到批评的声音,那是不可思议的。潘天寿生前给他的一位学生写信,其中提到成大师的一个条件是要有宽广的胸襟,可惜不被人熟知。胸襟是天。

  与以往一样,研讨会上书如其人的张海一边认真倾听,一边认真记录,碰到幽默评说,不时展露笑脸,这样的时刻对他来说是最值得宝贵的。

  中国书协副主席申万胜主持研讨会。张海最后深情地朗读了自己写的《站在这舞台》,代答谢词。

  掌声响起。看过张海书法展,才能解读张海。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书法周刊 00034 胸襟是天 □本报记者 蔡树农 2009-6-27 48256DEA008181F5482575DE00243A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