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9版:画家

论姚衡水墨画的艺术特色

■上上/文

  当今,在中国画继承与创新的大旗下,骁将芸芸,各展拳脚,不少有志者成就斐然,姚衡先生便是其中一个。

  著名国画大师何海霞生前对姚先生的创新精神评价很高:“姚君之画,贵在创新,既古且新,难能可贵。”“既古且新”,这是何老在充分肯定姚先生在继承中国画优良传统时又有创造和突破的褒奖。何老还把他的老师张大千给他的题词“努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转题给了姚先生,对之寄于厚望。画家、评论家、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程大利很少为画家写评论文章,他给姚先生的评介文章中说:“姚衡在画坛十分活跃且有一定影响,他的创作状态充满活力,并且有激情。”“如果画家都像姚衡先生那样具有创新意识,做到力争‘幅幅新’,中国画的前景将是乐观的。”姚衡最近推出的一批梦幻水墨画力作再次证明这些专家评论的中肯。

  展开姚衡先生这批梦幻水墨新作,不由得眼前一亮,心灵受到震撼。只见大块大块的浓墨、淡墨几乎占据了整个画幅。黑色中有极黑、大黑、重黑。淡墨中有微轻之淡,若起于青萍之末的微风,有的次淡,若弥漫于山间的朝岚。浓墨、淡墨对比骀岩,相互映衬,所表现的物象在浓浓淡淡的墨块中若隐若显、若沉若浮、若梦若幻、若有若无,整个画面宁静沉着,盈满华滋,氤氲浑茫,充满玄机。淡墨处有着多层次的表达,浓墨处更显丰富的视觉效果。大家都知道,传统的人物画几乎都是线描为主打,而姚先生的水墨画则是把点、线、面、黑、白、灰等笔墨元素统一经营,轻抹、重染、叠加、晕化、隐显,似是无意实则惨淡经营之至。使国画的表达力更有艺术张力和视觉冲击效果。

  哲学理致和人格精神是姚先生借古人酒杯绕今人块垒的表达。画家的这一述求是独特的,明显的是融化先贤,自出机杼,略其形迹,重其气格。《清明时节》、《松下问童子》等画作,姚先生用大面积的元气淋漓的淡墨恣肆抹涂,在这苍苍茫茫的意境中,举着酒葫芦问路的高士,和牵牛指路的牧童只有极淡的影子。提着水桶的童子向下指着飞鸟掠过的云雾的造象也是浑浑朦朦的,但又使人感到十分清晰。而且让我们的内在感情和古人一样,有一种人生的不可知、难以预测的心理体念。

  如果说意境是艺术品的神,含蓄则是魂。可以这样说,没有意境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含蓄也就不成其为艺术。高尔基曾说:“文学形象几乎永远大于思想。”艺术也如此,艺术家总是通过少数有代表意义的具体形象,间接地曲折地表达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这就是含蓄。国画中白石的《十里蛙声出山泉》是含蓄的典范。姚先生笔下的《蜀山水田印象》,更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范本,画家大胆取舍自由造境,抽象安排,省略了四川田园的杂树,山体的皱折,院落的青瓦粉墙,耕牛农夫。只撷取黑块代表的山丘概貌,不规则的线条组合代表水田,疏疏落叶的小竖点代表小柏树。以简驭繁,以少示多。明快酣畅,含蓄隽永,这种提炼升华的创新,大大超过摹物绘形的初级程式,给人强烈而直观的艺术感受。

  姚先生这批水墨画的人物造型吸收了儿童画和民间艺术中朴素而稚拙的理念,夸张而幽默,冲淡又萧朴,若愚若拙,丑中显美,使人见了他的人物造型,不禁会菀尔一笑,回味无穷。画家有意摆脱素描造型,同时打破线统的笔墨程式,创造出自己独特绘画语言和符号元素,是画家造化和心源相碰撞的抉择,是多年提炼经营的结果,是艺术升华的结晶。特别是这些人物活动的环境,大都有雕花窗子和窗子投下的月光影子,发其奥秘,扼其殊性,营造了一种梦幻迷离的环境,使意境更加深邃、幽远。《月下闭门读禁书》、《月夜听琴》、《醉里挑灯看剑》、《无题》……等等都是可圈可点的佳作。《苏东坡前赤壁赋意》一画,三个高士专心聆听对方仕女的咽咽箫声。高士不是古代绘画中常有的气宇轩昂的形象,仕女也不是明目秀眉的靓丽佳人。但从他们稚稚拙拙、丑丑愚愚的外形中体会到一洗凡俗的人格底蕴和强烈的感情脉动,不由自主地叫奇称绝。

  姚先生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画家。程大利先生介绍说,他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没进过美术院校,也没有拜过师。“同时他本人不在文化艺术单位供职,也不专门从事书画艺术工作”。虽然他成天忙于事务,“但他创作充满活力,并且有激情,他有旗帜鲜明的创作观念,他在报刊和多种学术报告中大声疾呼:‘国画创作应力求幅幅新。他希望国画家从陈旧的模式中走出来,克服旧国画程式化的弊端。’姚衡通过作品积极实现自己的创作主张。”姚衡先生还有一个绰号,人称“四不先生”:不卖画,不送画,不重复别人的创作风格,不重复自己的创作模式。据说,他在新加坡、澳大利亚办个人画展时,有人出高价购买他的作品,被他婉言谢绝。有人二十余年索画而不得,而当我问及此事时,他笑道不完全如此。他说,他主要是想把全部心血倾注到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上,多出一些好作品,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美术报 画家 00029 论姚衡水墨画的艺术特色 2009-08-01 2 2009年08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