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山河之美
本报北京讯 王凯 7月29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岭南画派纪念馆主办的陈金章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今年已80高寿的陈金章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他1947年考入高剑父担任校长的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在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黎雄才、关山月的指导下学习中国画。1953年毕业于华南文艺学院绘画系本科。1956年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前身)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广东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陈金章教授的山水画在当今岭南画坛具有非常重要的代表性意义。作为在20世纪中期艺术强调政治主题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那一代画家,陈金章是较早认识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特性与魅力的艺术家之一。如1958年创作的《黎明》、1963年的《秋醉朱砂冲》已显示出他对传统中国山水画的认识与吸收。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用毛笔画了数千幅写生作品,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也练就了掌控、拓展传统笔墨的能力。在创作观念上,他始终秉承岭南画派关注社会现实的优良传统,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到工厂、农村、部队体验生活,从中获得创作激情与灵感,因此产生了《龙腾虎跃》、《南方的森林》、《报春图》这样优秀的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
陈金章教授的作品既有视野壮阔、大气恢弘的山水,又有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乡间小景。他极善于适当地把西洋绘画某些造型特点、明暗等处理方法与中国传统笔墨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又不失去传统中国画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慢”是他创作过程中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他善于通过暗与亮、深和浅的对比处理来实现画面的空间感,并不厌其烦地一层层渲染,一遍遍笔墨的叠加。以如此细腻的笔墨创作出的山水画真正做到了“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宏观上再现了大自然的风貌,使其看来更具合理性、写实性。而在精细的笔墨技法的营造下,无论是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还是湍急的河流、苍古的林木,都呈现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意境和浪漫色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这就是陈金章教授“创造山河之美”的原动力。
据悉,展览将至8月6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