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视点

各路美术“英豪”聚焦美术报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16岁的《美术报》意气风发,在舟山桃花岛召开了一场美术界的“武林大会”。来自五湖四海的美术“英豪”纷纷“应征”参加,在9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庆祝新中国60周年暨《美术报》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建言献策。现撷取部分嘉宾的发言菁华,以飨读者。

  王学辉:《美术报》创刊至今已有16年历史,可以说办得很成功,已经成了美术爱好者的指南,我本人是《美术报》的忠实读者,从这份报纸中我可以获得最好最全的全国美术动态信息,希望《美术报》版面涉及门类越来越多,办成每一个美术家必读的报纸!

  张国琳:安徽在美术领域有点类似于盆地的地位,与周边那些美术大省有一定的差距。安徽近年来在美术上的交流都有赖于《美术报》的大力宣传,所以我内心里更多的是感谢。我希望《美术报》能越办越好,建议《美术报》能面向世界做更大的开拓,比如可以加大对当代美术的关注,让各个艺术层次的人都能在《美术报》找到显示的机会和载体。

  王伟林:我是《美术报》的忠实读者,我觉得《美术报》有大手笔大气魄,很有震撼力。依托浙江美术发展的优势,在浙江潮的大背景下办的《美术报》,常常能让人感受到“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的两种精神,我对《美术报》近年来的大活动大文章都印象深刻。可以说,快速发展的社会生活需要有高雅的精神产品,生机勃勃的时代生活需要美术来讴歌描绘,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需要有好的精神产品来享受,这三方面原因也造就了《美术报》的成功,因为《美术报》就是一份精美的精神之餐。具体来讲,《美术报》突出名家、立足浙江、覆盖全国、辐射全球,以学术为灵魂,有高度、深度和应有的品质;《美术报》把美术创作作为报道重点,以一些大展为契机,把热点做好就成了亮点;《美术报》还敢讲真话,有办报人的真知灼见,有新闻人的职业操守。《美术报》也是既讲社会效益又讲经济效益的典范,在抗震救灾、抗击冰雪灾害等时间中都呼吁艺术家拿出良知。对《美术报》今后的发展,我建议进一步拓展海外新视野,把《美术报》做成响当当的品牌。

  徐军:我是从《美术报》创刊时就开始看《美术报》的,看着这份报纸一步一步壮大起来。我爱看《美术报》,因为上课时有用,报纸上有很多知识和图片我都会推荐给老师和学生看,我们那里有的老师还订了好多份。我建议《美术报》可以专门出一些大开本的图片和年历,供人鉴赏。

  马胜凯:我们学校的师生人手都订有一份《美术报》,这份报纸不仅影响老师和学生,还影响了家长。这些报纸在教学中都可以运用,我们的美术专业老师每一个礼拜都会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读报。我建议报纸可不可以分开装订,把学术性的订在一起,把主流性的订在一起,便于保存,使用也方便。

  朱同:《美术报》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壮大了,很多美术界的重大活动都是《美术报》率先发出了声音。《美术报》举办的一些活动,比如《美术报》年度人物评选等都很有影响力,整个江苏美术界对《美术报》都非常重视,现在《美术报》新开的考艺版也非常好,很及时,能学到很多东西。

  于释博:《美术报》好像一曲完美的音乐,我很乐意能为《美术报》增加一些美好的音符。能把山东美术界的新闻提供给《美术报》,也是我对山东美术的一点贡献,我会不遗余力地继续做好这件事。

  黄元强:《美术报》是很大气的报纸,我从《美术报》创刊以来就看这份报纸,这几年《美术报》发展特别快,气势也越来越大,步子也越迈越稳。《美术报》办得这么有影响,主要是讲“真诚”,我们郴州受冰雪灾害的时候《美术报》还组织捐款,把善款送到了我们的受灾村。我建议《美术报》可以在每个省增设联络点,对版画、摄影等领域加大报道。

  王丽芳: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美术主要分纯艺术和设计艺术两大块,设计艺术这块非常强大,学生在这一块希望获得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对设计信息、展讯、设计教育等有着全面信息需求,希望《美术报》能在这一块提供更多的平台。

  彭一超:《美术报》是美术媒体中唯一的党报,也是唯一一份同时有网络周刊的美术媒体,现在除了主业以外,《美术报》还在创《美术报》艺术节这个品牌,希望《美术报》能更上一层楼。

  詹明荣:我是《美术报》的忠实读者,景德镇有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几万人,工艺美术家就有好几千人。工艺美术的范畴很大,每年都有很多相关的博览会,希望《美术报》能加强对工艺美术方面的宣传力度。

  吕纯冰:《美术报》敢于讲真话,这在美术界树立了一定的地位。希望《美术报》能对一些美术教师不会上课不会画画只会写科研文章的现象做一些报道,也希望《美术报》能对文物考古的内容加以关注,因为我们人类童年时代的审美起步是很高的,报道这些能对全民审美素养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

  蔡智:《美术报》已具备一个很高的平台,可以逐渐把报纸做成文化产业,比如,雅昌艺术网和北京歌华的例子都可以为《美术报》所借鉴,建议《美术报》把报道领域拓展开来,做大做强。

  王清杰:自从举办《美术报》艺术节开始,我就觉得《美术报》又上了一个台阶。我倒觉得《美术报》不一定要办得很全面,立足一个重点,辐射到其他面上,也是很好的。建议《美术报》开设互动平台,即使是名家的观点也可让读者参与讨论。

  西沐《美术报》能有今天的成绩,一方面是把握了艺术市场大发展的机遇,一方面也是因为有学术眼光,有一支很好的采编队伍。我觉得《美术报》的成功在于跳出了美术的小圈子,开始走上了媒体产业化的路子。我建议《美术报》不仅可以打造一个传媒平台,也可以建立研究平台,成立美术报研究院,打造一个出版平台,发行一些刊物,建立一个网络平台,扩大宣传效应。

  本报记者王婷根据录音整理


美术报 视点 00003 各路美术“英豪”聚焦美术报 2009-09-26 48256DEA008181F548257638002568A2 2 2009年09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