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如是说——
方家如是说——
作家、美学家、新闻编辑家的易洪斌,以卓绝的画艺,跻身艺坛,令人叹赏惊绝。以学者身份而精研绘事,顺理成章应视为当代文人画家之列。然而这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人画,而兼有作家画的规范和功力,从而作出艺术方面的超越。
易洪斌画作的题材和艺术手法十分广泛。人物、花鸟均有涉猎,尤以画马最为投入和擅长。但不论任何题材的作品,给人的强烈印象是宏深博大的气势,崇高悠远艺术美学思想的展现,并且涵蕴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昂扬的时代精神。
——雷正民:《气脱毫素天机入神——易洪斌画作赏评》
难得才多艺更多,丹青翰墨共婆娑。
屈原千古精神在,我敬方家号米萝。 ——蔡若虹:《赠洪斌》
我之所以赞赏易洪斌马的写意,更多的是赞赏他作为一个非专业的文化人,却深得白石老关于中国画的妙境恰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精髓。他作品中那粗犷的笔触,饱满的情绪和风卷残云式的疾速挥写,通过色与墨和大块的黑白灰结构致使画面形成外延的张力,令其万马奔腾的画卷声势逼人。其恣肆勾勒的草书线条锋芒毕露,似乎是有意要与中国画最为高远的平淡、冲和境界相抵。如果不是具有那种外表沉稳、内中炽烈的天性和情感,易洪斌本可以收蓄起激情的圭角和锋芒,令其作品趋向儒雅而内蕴,然而在他的挥写中竟丝毫无意掩藏,全然一副直抒胸臆、一吐为快、一吐神畅的狂士作派。
——冯 远:《丹青骐骥写精神——易洪斌画作读后》
易郎善文复善画,大笔如椽画骏马。不作圉人手中物,偏爱飞黄逐腾达。自古画手多如云,唯独画马无成法。曹霸韩干今已矣,松雪柔纤未足夸。山阴任氏多佳作,惜乎风骨欠潇洒。近世首推徐悲鸿,奔雷走电属大家。易郎笔下开生面,泼墨如水何老辣。振鬣奋蹄欲腾空,荒原大漠任叱咤。知君心有凌霄志,厚积偶然得薄发。一腔豪气无处写,化作群马恣踢踏。吁嗟乎自古大材终有用,神骏何须妄评价。暂收霸悍归平淡,闲来信手瞎拓拓。
——范敬宜:《题易洪斌骏马图》
易洪斌的画中有技巧,但不是纯技术的操练,易洪斌的画中有思想,但不是思想廉价的诠注。思想的抒发转换成视觉的语言,将作者的思绪爱憎深深地镕铸在艺术形象之中。
在并非人物画的画中我读到了人的存在,这就是易洪斌的画给予我们的启迪。
——刘国辉:《有益的启迪——易洪斌画作观余》
李白的“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说的是物我两忘的完美境界,易先生把这诗意引进了画中,给了人以无尽的想象。
——谢 冕:《善画能文博思雄辩——为(凡圣之间)序》
易洪斌先生挟其文学之才,运用在画马之中,显示出了一种与其他画家不同的独特神采让人看后难忘。易洪斌系湖南长沙人,他以楚人细腻奇诡之质而融会于北方英武雄骏之气,于文学、哲学、美学、新闻学诸多方面造诣颇深。
——程大利:《万骏腾骧写风神——读易洪斌画马》
我还想提到的是你所绘制的一批历史题材和与历史有关的作品。像《长恨歌》、《圣者》、《霜锋铮》那些场面浩大,人物众多的作品,无大功力、无深功底恐很难画出这些给人带来震撼的巨制。
你汲取了国画、壁画、连环画、风俗画诸家之长,演示出你笔下独有的《长恨歌》。
——阎 正:《大匠之门——致易洪斌》
我之所以对洪斌先生画中的楚文化背景如此看重,也想说明画家的艺术风格并非只是一味的“骏马秋风塞北”,在他的心灵深处,也潜藏着南方的青山绿水、春雨杏花。
——侯军:《湘魂楚韵入长白——读〈易洪斌画集〉》
我对洪斌同志作品的第一个印象,不论是人马走兽诸般造型,全都是笔墨飞动,气势宏伟,一望而知是大家手笔。
……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笔下的奔马,已不同于过去和今天的画马名家,而是挥毫急写,姿态飞动,个性突出,下笔之先,早已胸有成“马”,所谓意在笔先,奔马的造型已然在胸,所以能随手应形,由此可知作者本人对于画马的技巧,非同一般。更使人感到意外的是,其利用工作余暇,竟能画出出人意表的各种奔放的马群,震撼观者,却是不可思议的问题。但这毕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如何去理解?不能不为之困惑。说到底,只能以奇才视之可也。
——杨仁恺:《从文化底蕴探寻艺术的魅力——谈谈易洪斌的绘画作品》
看得出其中有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美学渊源,看得出明代徐渭愤激奔宕的画风对他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充溢着奇姿纵肆的激情和放纵不驯的力量。
——贾德江《雄豪大美 奋激奔宕——小谈洪斌画马》
《先民》组画在艺术表现上既保持了中国写意人物大笔挥洒的绘画风格,同时又打破了中国人物画平面造型的传统,借鉴西方绘画主体造型的艺术方法,增强了人物形象的厚重感,有力地揭示了先民形象的内在精神气质,因而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关德富:《“刚性与力度”的追求——(易洪斌画集)观后》
读易洪斌画马近作,最令人震撼的是他的力量与情怀。他的力量是气吞山河的气势;他的情怀是华夏古风的高远。在这个白领趣味无处不在、浅吟媚语充斥于世、迎合与庸常之气盛行的时代,易洪斌将阔大与雄沉、深郁与苍古的画卷展现于我们面前,让我们萎靡已久的内心重又注入了久违的激情,重新体验了恍若隔世的浪漫和感动。
易洪斌的绘画,接续了业已断裂的历史,它超越了消费与享乐的“世说新语”,有意与当下时尚拉开了距离,而独步于艺术精神的高地,沉湎于艺术家自己的想象空间。在“全球化”一统天下的叙事中,他力图回到本土资源,为独立的民族文化身份作出求证。这一争取的实现,不止是易洪斌对绘画艺术心仪已久的感情, 同时也是他于画坛之外铸剑十年的修炼。
——孟繁华《“斯须九重真龙出”——读易洪斌画马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