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线与航线
■浙江美术馆馆长 马锋辉
展开中国现代美术史卷,油画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西方文化的浇灌。国家文化部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在20世纪的50-60年代,分别与苏联和罗马尼亚签订了文化交流协定,先后委托中央美术美院、浙江美术学院举办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1955-1957)、罗马尼亚专家埃乌琴·博巴油画训练班(1960-1962)。此是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文化交流,提高中国油画教育和创作人才水平,推进中国油画教育和创作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给予中国艺术以多元追求、多样风格的布局,加强东西方融合的远识卓见。
“马训班”对新中国美术文化发展的要义是众所周知的,马克西莫夫的艺术主张、绘画理念、表现形式、教学方法曾引起广泛而执著的追随,而“博巴班”的影响却难与“马训班”并驾齐驱。由于受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意识形态的指向、全盘“苏化”的主流文化态势的影响,“博巴班”的艺术观念、审美取向和形式风格不能为时流所接受,其文化理想、学术理念、审美经验难以在学院教学和艺术实践中充分阐释和播扬,以至“博巴油训班”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几乎是一种历史性的认知“残缺”。它的学理内涵,它的艺术、文化和历史价值更未得到发掘,国内外关于“博巴油训班”的专题性研究几近是空白。
博巴的艺术源自法国和德国的传统,并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成果,在学理上超越了传统的框架而自成系统,他的艺术观、绘画理念、表现形式、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训练体系都不同于苏联模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判断。契斯恰可夫的素描要求深入地刻画,博巴的素描讲究概括地表现。他的结构意识、形式意味,他对色彩的表现性、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以及主观意识、情感的强调,把艺术的审美和价值取向引向绘画本体。博巴也坚持艺术的现实性,但他表现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无限意义的美,使社会受到美的感染,使自身趋向美好。在表现手法上,博巴把以结构造型、用线造型、带有很强的写意性与表现性的概括凝练的形式风格引入中国,之后,以线和情感为关键语,勾连起绘画的主体语言和审美旨趣,进行了融汇中、西的有益尝试。博巴强调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艺术创作的主观感受性,直接造就了金一德、徐君萱、张世范……这个不同于“苏式”客观对象化的艺术群体,建构着中国现代油画多元化的形态,并对油画艺术当代语境的生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客观地来看,美术思潮的滋生、推展一定程度上受到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的制约。“马训班”比“博巴班”名声响、影响大,“博巴班”没那么耀眼、后续的延展受到牵制,未能在美术界形成大众流派或享有盛誉,是因为过去在提倡客观真实性的现实主义观念样式时,把“博巴班”强调艺术本体的学术理念、追求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以及艺术创造性、个性的探索及实践成果给遮蔽了。博巴的艺术思想、绘画观念在当时具有革命性意味,“博巴班”走的是一条“不合时流的路”,相对于带有激进的现实理想的“马训班”的外放、显性、即时,它是内敛、隐性、潜在的,因而弥显寂静。但无论外放或内敛,都是一种力量,有时内敛的力量蓄力更大。“博巴班”作为一个不同于“马训班”的学术团体,尽管长久地被淡化和低调处理,但它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学术地位和作用、意义不容忽视。尤其在倡导艺术多元化的当下,艺术探索尤其是具有开创性、本质性的探索,再不能借历史、社会、政治的原由继续遮蔽下去,并且,我们坚信,有价值的艺术绝不会因历史的遮蔽而褪去光彩。
虽说“博巴油训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实属小众、处于边缘地位,但这个群体有相当的定力:受“洋”所教,不为“洋”所囿,他们较早地领悟了文化的独立性、民族根性,艺术的独特性,学术的开放性、多元性,理念先觉,勇于开创,打破成规,独立风格,并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矢志不渝地实践、体证着博巴艺术思想的精髓,在曲折的境遇中素处、砥砺,保持文化理想的尊贵,潜心于学术深化,以民族的人文渊愫为根基,用自我的绘画机智创造着中国油画气象,实现民族化的个性表达,引领了艺术教育和绘画创作个性、多样的风尚,丰富了艺术语境,拓展了艺术空间。他们的艺术思想和人生经验都为中国美术增添了独特的篇章,并将铸就艺术史的显章。
“博巴油训班”的学员们现已年届古稀,但他们的思想和作品仍鲜活绽放,给予后学者艺术的启迪更精神的感动。这个艺术群体的历史作为在于,在中国当时代一元化的艺术格局下,他们理念先觉,力争多元化的有益实验。虽然这种实验没能得到及时的鉴赏和发扬光大,这一群体的艺术家们也没能得到充分的敬重,但事物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由于被边缘、受冷遇,却造就了这个群体的艺术家们平和的心态,对艺术的革命性,对学生的创造性秉持一定的原则性,又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这种朴素的民主意识和形态,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艺术思想的解放和新文化的开创奠定了基础。事实是:“博巴班”的探索和实践对中国美术教育和油画艺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博巴的文化思想、学术理念、艺术方式通过“博巴班”学员的教学实施,泽被了一代代后学。重表现、重本质、重民族文化精神,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汲取了导师的艺术思想精髓和艺术实践经验,与自我的观看方式、文化情节、人生境遇相链接,赋以当代人的理想、责任,批判和实验精神,逐鹿国际艺坛,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话语场。
饮水思源,“博巴油训班”的史迹不能掩埋、忘却。因此,出版《博巴油画训练班作品集》的意义非同寻常。
2009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