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珠玉 烈火华章
陈芳桂的瓷画艺术
■刘建业
我国素有陶瓷之国的美誉,制瓷技术早在一千年前就已经相当发达和完善。在漫长的制瓷历史过程中,经过历代制瓷工匠和艺术家们辛勤地劳作和不懈地努力,无数精美绝伦的陶瓷作品得以流传于世。它们不但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几年,国画名家绘制陶瓷作品的风气逐渐升温,一些书画家所绘制的陶瓷作品受到海内外有眼光的收藏家的重视。2004年北京荣宝春拍上,由一批当代书画家绘制的陶瓷作品,给收藏家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人们欣喜地看到了艺术名家在陶瓷上作画的巨大艺术价值和市场前景。一大批优秀的国画艺术家和他们的画瓷作品不光受到各媒体的关注,更受到了艺术品投资者的青睐。陈芳桂先生就是众多画瓷名家中为人熟知的一位。
陈芳桂曾经是以国画家的身份受到社会关注的,他最擅长的是山水画,但花鸟画创作也非常出色。近年来陈芳桂的国画作品频频入选全国的各项重要展览,同时他还应邀为中南海、国务院办公厅、中国文联创作大型国画作品,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2009年12月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陈芳桂和其战友的合作作品《雪域天使——门巴将军李素芝在牧区》获得银奖殊荣,使他声誉大振。但人们可能还不太清楚,陈芳桂这几年在国画创作之外,致力于陶瓷绘画的研创,其作品屡创佳绩,正逐渐成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一匹黑马,这其中的原因约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他的瓷画作品本身即具有“水墨之美”。
欣赏陈芳桂的山水画,常常使人感觉到一种磅礴气势的冲击和震撼,即使是尺幅不大的作品,也同样给人这样的感觉。他用笔沉厚老辣,皴擦点染苍茫质朴,再加上他对画面空间构成、繁简疏密等因素独具匠心的把握,使得他的山水画既有其老师钟增亚先生的活泼灵动,又有李宝林先生的伟岸深厚。其实,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水墨还是设色,陈芳桂的作品背后始终涌动着一种坚实的热情和力量,这种水墨画自身所具有的特质,体现在他那些美轮美奂的陶瓷绘画作品中就更加引人入胜。
另一方面是“釉彩之美”。
釉彩的效果,是宣纸和水墨无法达到的。但陈芳桂却能够摆脱材料自身性质的限制,既能发挥不同材料各自的特点又使两者之间产生美妙的衔接和对应。他对于水墨材料的运用和把握能力丝毫没有受到瓷胎和釉料的限制,行笔运线,浓淡干湿都掌握得恰到好处,气息韵味与他的纸上作品如出一辙。这正是瓷画艺术的魅力所在。
名家画瓷之所以会具有良好的市场价值,巨大的收藏和升值空间,一是因为受材料的限制,艺术家不可能像在宣纸上创作那样挥洒自如,而必须另寻一种表现方法来展示自己的艺术天才,这就必须认真揣摩,投入巨大的劳动。其二,绘画陶瓷是艺术品与工艺品的完美结合。工艺师们造出了不同的器型,而艺术家的绘画则提升了这件陶瓷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决定着它的商业价值。另外,烧制过程中的窑变可能会毁掉一件绘制精美的作品,也有可能呈现一件具有人们难以想象的艺术效果的艺术珍品。这种巨大的不可知性和不可控制性无形中增添了一件优秀瓷画的艺术魅力和市场价值。基于这些特点,对于像陈芳桂这样本身已经非常优秀的国画家来说,他的瓷画作品所具有的升值空间无疑会更加巨大。
陈芳桂用他那沉实的画笔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涂写了多姿的花木。他把它们留在纸上,也留在那造型各异、典雅端庄,充满了中国气派的瓷胎上。当这些瓷胎经过高温的洗礼,幻化成为我们眼前这些美轮美奂的艺术精灵。这是艺术家技艺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展露和升华。我不由地要赞叹造物的神奇和伟大了,同时也要感谢陈芳桂精湛的绘画技艺和他倾注在这些原本没有生命的瓷胎之上的情感,感谢那上千度的炉火的锤炼。缺失了任何一方面,我们都将错失与这些精灵相遇的机会。我们不禁想问,是陈芳桂成就了这些陶瓷艺术呢,还是陶瓷艺术成就了陈芳桂呢?这真是丹青成珠玉,烈火奏华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