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8版:设计

未氓:看不到设计的设计 是最好的设计

  未氓: 2004年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现为南京书衣坊设计总监。朱赢椿老师的学生,曾经做过两年教师,不堪寂寞又回到南京,重拾设计至今。

  未氓是笔名,氓取音”meng” 取流民,流放之意,未氓意指未流放,将流放的意思。作为一名设计师,挑战常规是日常,挑战正统的风险是被正统流放,所以以此名来警戒自己,游走于边缘,而又不至坠落。

  作为一个文科“非科班专业”出身的装帧设计师,未氓一直觉得书籍装帧设计的核心往往是语义,而不是构成。而他最感兴趣的则是还原那些未完成、夭折的设计本貌,简单说就是把那些被否定掉的设计整理,归档,以及和最后的设计做一些对比思维的切入点、工艺的困难取舍、市场的把握妥协。很少有人知道一个设计作品最后的呈现是经历一个怎么样的过程。不一定是最后的作品最好,但必然有一定的合理性。太多的设计师抱怨出版社和市场的约束,源于他们都看不清楚:设计的本貌是为书而服务的,而不是为设计师而服务的。

  对话未氓

  记者:您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吗?

  未氓:没有,我是历史学出身,设计是半路出家。曾经尝试过很多种类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积累学习,最后选择了装帧设计,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装帧设计师必先成为一个杂家,我觉得这很适合我。

  记者:您如何看待艺术和设计的关系?

  未氓:我是设计师,不是艺术家。

  艺术是艺术家自我表达的一种途径,艺术应该是纯自我出发的,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自我情绪,以感染其他人。设计师也要表达自我,但在表达自我之前,首先要为设计对象传达信息,而且这个信息甚至应该以市场信息为主,你的个性只是为这个信息增添与众不同的价值。

  一个过于自负的设计师迷失在自我的漩涡中,就慢慢变成艺术家了。

  艺术家完成一幅作品,待见如情人一般,会发出由衷的惊叹:实在是太漂亮了,太伟大了;设计师完成一件作品,也会颇有成就感地激动一番,像见到自己的妻子:你今天打扮得不错。

  艺术没有对错,不分高低。设计则无此待遇,设计的成功与否,要看市场与受众的反映,这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记者:您觉得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未氓:适合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特别如装帧,不强调设计,看不见的设计,适合就好。艺术性与市场价值并重,让人我见忧怜。

  记者:国内的设计师现状和出路如何?

  未氓:我见过很多科班出身的设计师,他们才华横溢,视觉感、色彩感我都自叹不如,但人文底蕴稍缺,对很多书籍的理解不够,缺乏创意的切入点,像是华丽的舞步却没有旋律。

  但凡成为大师的设计师,都在数个领域有自己卓越的建树,特别是人文底蕴深厚,创意的根源来自人文和生活的细节,缺乏人文的设计师也缺乏发觉美的观察力。

  记者:喜欢自己的第一幅设计作品吗?能不能简要地介绍一下?

  未氓:我的第一幅设计作品已不可考。但是我的第一幅装帧设计作品,是司汤达的《红与黑》,是我自己练习的作品,红黑色彩的搭配,简洁的平面构成,建立了我之后设计的色彩偏好,并使我相信神秘产生美感。

  记者:您设计的灵感来源哪里?

  未氓:我的设计切入点往往来自于书的内容。比如日前为台湾学者韦政通的《中国思想史》上下卷设计封面时,时间非常的紧张,几乎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可以思考。当你一筹莫展的时候,翻开书,看看里面的文字,灵感就随之而来了。韦先生的中国思想史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思想史。寻找中国古代思想的溯源,我便想到了易经,易经的阴阳学说实际上可看作中国古代哲学的溯源,我取乾坤八卦的乾坤图案,乾为天,地为坤,作为上下卷的主体图形,一气呵成完成了设计。

  同时设计灵感来自生活游历的点滴。我曾有构想做一本香水百科。有一次,我在香水柜台前经过,营业员递给我一张飘香纸,是其最近推出的香水产品。这种纸很特别,不靠近没有气味,在鼻子前轻轻晃动就能闻到香水的气味。如果用这种方法,来做一本香水百科,在翻页的同时既阅读了文字,又能感受到香水的气味,使阅读不仅停留在视觉层面上。后来我去纸张公司询问这一类型的纸张,发现除了香水,食品,像巧克力、面包味道的纸张也有,这些纸则可以用来做一些介绍美食的书籍。

  多积累,多观察,灵感不经意间就会出现,设计应该是自然流淌而出,绝不是绞尽脑汁而成。

  记者:比较欣赏的设计师有哪些呢?

  未氓:国外的设计师,除了杉浦老师以外,我都不是特别熟悉。而且我只关注装帧行业的设计师。老一辈的装帧家中,吕敬人、黄永松、 陆智昌,以及我的老师朱赢椿都是我的导师。吕敬人设计大多厚重庄严,用材讲究,可以说是国宝级的设计了, 也是我认为当今中国装帧设计的最高成就。黄老先生则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天成的一位老设计师,民俗化的设计却一点都不俗气,比当下用民俗元素来做pop设计的先锋设计师要好不知道多少。而陆先生是我见过的最有气质的设计师, 简洁,雅致。老朱则创意非凡,经常有很多惊人的点子,并且,老朱一直强调要做别人买得起的书。我曾经用《风雅颂》为题,为朱赢椿、 陆智昌、吕敬人的作品做一个解说集,总结过去10年中国装帧设计的发展历程。

  年轻一辈的设计师当中,我则挺欣赏聂永真和友雅的设计。

  记者:给我们谈谈国内的设计环境吧,特别是独立工作室会面临哪些问题?

  未氓:中国的设计环境,其实有些糟糕。说白了,是弱势文化的问题。我平常爱开玩笑,问别人:谁杀了中国设计?就像同样的价格,你会买阿玛尼不会买杉杉。我们的文化,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面前处于弱势,甚至现代平面设计都起源于西方,我们很多设计师都在用西方文化积淀的手法来处理中国设计。要改变这个局面,我们可能要更加重视国学的教育,抓住自己的传统文化,不要让它流失掉。

  不要去质疑国民审美的问题,重要的是设计是否适合,如果一个作品被枪毙,那一定有枪毙的理由,很有可能就是在天平上,你站得太靠自己了。

  一本小小的书,真正用心做的时候每个环节都要精雕细啄。封面、书脊、封底、前勒、后勒、腰封、扉页、环衬、版式、辑封,有时候还有护封、内封、函套、前言、目录、附录、序、再序、再再序、页眉、页脚、一标、二标、字距、行距、字体、字号、层级关系……都要考虑清楚。

  独立工作室的生存压力来自设计的价格。在生存压力下,如果我们低头,去接受一些我们不能接受的设计,那恐怕就走入恶性循环,爬不出来了。

  记者:比较推崇怎样的设计理念?

  未氓:看不到设计的设计是最好的设计。

  

  未氓的作品很少“为设计而设计”。我们知道很多书籍装帧设计师的作品是奔着“得奖”去的,追求艺术的形式感。他反而觉得做文学艺术书太讨巧,更能在教辅书的设计中找到成就感。尽管入行时间不长,也不算标准的文艺型男,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他不关心所谓先锋艺术、现代装置,似乎唯一和文艺扯上联系的就是看电影。那么他的成功似乎就来自于天赋和思考,一种很可能被神秘化的力量。

  的确,创作没法死磕。


美术报 设计 00028 未氓:看不到设计的设计 是最好的设计 2010-01-30 nw.D1000FFN_20100130_4-00028 2 2010年01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