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评论

荷·生命·自然

  “荷·和”是谭天教授近年“荷”系列油画创作的专题展。中国文化史中,“荷”或作为某种神性的符号,或为文人骚客寄予性情之物,算得是“高贵”而“典雅”的物象。譬如南唐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宋人周敦颐《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国画人师心师造化,观万象于胸怀,理其神气、形态,格物致知,是为道也。所谓画者,意欲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自我也。谭天这批“写”荷的画作,立意取中国画之“士气”,是“非学而有之,唯多书卷以发之,广闻见以廓之。”

  谭天,姓名称著于中国画理论研究领域,可称是“学者型”画家。自1990年代始,他进行了一系列“以西解中”的画学实践,即采用西画的媒材释读中国传统书画的精神意趣。这种创作观念可能受到20世纪以来“西画东渐”的若干思潮影响,毕竟他对“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这段历史相当熟悉;也可能与“文革”之后西方当代艺术形式和观念性的介入有极大关系,因为他正是生活于这个理论观念不断变化的境遇之中。假如我们对谭天早期“油画山水”系列探索有更多了解的话,那么在欣赏这批“荷”系列时基本不会遇到障碍——这是一种很有持续性的研究活动。谭天数十年的理论研究是为读书养气,人由学力而来,画理精神,实夺天地之灵秀。正是对这种创作意识的认同,“荷”系列显露出其对于生命、自然精义的参悟和思考。

  有读者意识到,谭天的“荷”系列与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睡莲”系列有些许相近之处,二者对“笔迹”的自然流露显示出“写”的特征,近乎破碎的笔触使画面带有抽象的形态。至于相异之处,我们知道莫奈注重研究在“自然”的光线下莲池的“真实”色彩,而谭天更多是用“心象”去品味荷之神采;如果说莫奈变幻莫测的手法亦表现出某种东方式的意韵,而谭天则更重中国书画式的“雅言”的“静气”。这正是中、西两种文化滋养下产生的迥然有异的学人气质,实现了谭天自己提出的“以中养西”的理想。


美术报 评论 00008 荷·生命·自然 2010-02-06 nw.D1000FFN_20100206_3-00008 2 2010年02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