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美育

“教育太重要了,创新才有前途”

——杨之光美术中心作品展教育研讨会综述

  编者按:由著名艺术批评家范迪安、梁江与杨小彦共同策划,陈履生任学术主持,何建成任艺术总监的“杨之光从艺从教六十周年回顾暨‘杨之光美术中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活动期间,针对杨之光美术中心,国内一批知名教育专家参与研讨,嘉宾们高谈阔论,就美术教育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探讨。

  杨红(杨之光美术中心校长):我父亲再三强调说,他不仅是一个画家,更是一个教育家。我在想,这个问题是从小到大影响我的最大因素。如果是艺术,就强调自由,强调无拘无束;但如果牵扯到教育,一定要有科学的导引。我父亲给我一个非常自由的艺术思想,更加影响我的态度。

  我想,走进这个行列也跟我在美国十几年的生活有关系,变化最大的是我个人在视野上的改变,在认知上的改变。我从广州美术学院的老师,转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这是一个必然的经历,这也是我自己的理想,使得我在2001年——在美国居住13年后——回到祖国,我父亲说晚年有一个想法,能不能把西方非常好的理念带到中国开花结果。要打造一个科学体系,最重要是有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你必须有一个研究的团队,才能做这些事情。因此,我在2002年的时候成立了杨之光美术中心,我全力协助他把学校做起来。

  办学校,大家都知道,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是师资队伍的打造,我决定要把中心定位成一个现代教育理念指导的,我希望TCT教学效果是: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学生是一个探索者,这是我们重要的宗旨。

  以艺术的形式,以美术的手段为载体,完善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创意思维的形成,必须通过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是用很有限的校外时间。这也是从小到大不能间断的持续训练,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做了一个打持久战的准备,到我自己的人生尽头都在所不惜。

  陈卫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室):今天我们能够看到,杨之光美术中心儿童教学的成果,与艺术家的创作同堂展出,我觉得这次展览是中国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代表性事件,令人关注,也让历史铭记。

  杨之光美术中心主题词叫创意,它向我们呈现了如此令人惊叹丰富多彩的教学成果,也使每个关注儿童美术教育的人不得不思索的问题,儿童何来这样的艺术创造力,创意思维训练美术教育作用意义何在,新世纪儿童美术教育应该何为。这是我的中心内容:能量何来?作用何在?教育何为?构成我们在观看这样一个展览的时候一个思维线索和纬度。

  杨之光美术中心,提供这样美术教育的平台,形成这样适合儿童表现的氛围和环境,而且让他们拥有这些知晓儿童教学方法的老师,从杨之光美术中心我们可以看到美术活动是释放儿童精神能量最好的平台。

  在强调创意人才的创新社会,让我们这些孩子有这样一种经历,可以说也是一个美好人生的起点,每一个儿童都有权利得到这样的机会和平台,这是我们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我们在强调创意上培养的新时期,杨之光美术中心创意思维美术应运而生,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的美术教学已经迈进艺术训练门槛,开始更高艺术境界的追求。

  最后,归纳我发言的中心,以游戏来构建美术教学,以自由激发创意思维,通过艺术释放精神能量,这是创新社会对儿童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对于儿童教育的希望。

  黄丹红(杨之光美术中心教学总监):我们中心宗旨是培养孩子对事物独特的观察力、个性化的造型能力和超前的想象力,所以我们研发了少儿TCT美术教学课程。教学过程通常从实质问题到集体讨论,从思考到表现,把孩子从熟悉的有限空间带入另一个天马行空的无限空间,既从单一的思维发展,到多维性发展性思维,讲究科学性、专业性和系统性。

  TCT美术课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3岁到5岁之间,通过带领孩子观察、交流、感受体验游戏等方式,训练孩子的联动性思维,抽象性思维,探索开启他们的想象力;第二阶段是5岁到8岁,通过孩子了解表现对象以细部描写、小中见大、左思右想、动静结合协作关系,训练孩子们的表现性思维、象征性思维、拓展性思维、释放性思维;第三阶段,9岁到11岁之间,训练他的释放性思维、多向性思维、再造性思维,培养孩子们的独创能力,学会多思维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第四阶段,12岁到14岁之间,通过解构、释放、鼓励有思想表达和情绪抒发,支持不同理解,从审美、艺术情操、自信心、团体意识上不断完善自我、突破自我的创造力。

  我们的教学理念分为:第一,选材注重儿童的日常生活;第二,引导儿童大胆创意颠覆固有概念枷锁;第三,运用媒材形式多样,尝试多样化的表现。

  杨之光美术中心注重团体型发展,有专门的研发小组,负责研发创意课程,在课程研发成功,统一培训教师,让每一个老师享用研发成果,让孩子得到更科学、更系统的创意美术训练,比一般的培训机构有先锋性和优越性。

  李力加(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杨之光美术中心的创建让我们看到老艺术的崭新创作天地,TCT课程倡导把艺术作为人生成长初期创意思维的训练。   

  创新能力是当今最有竞争的特质,创意思维是开启孩子们梦想的开始,杨之光美术中心的少儿创意思维训练的美术课程为孩子们创意思维的培育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课程体系,思维能不能教?艺术如何教?这是杨红校长一直思考的问题,她提出的创新教育理念,统领课程教学,以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教学追求的思路,我认为,比如说提出去掉标签教学理念,所去掉是孩子们在社会生活当中已经习惯的前概念和前概念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都是单一的思路,这种单一的思路使孩子对世界的认识贴上某种标签,当他们面对生活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总是以标签设定的概念来应对,在这样的概念下儿童学习普遍存在很多的问题。

  程明太(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美术特级教师):借这个机会,看到儿童中心有这么多好的作品。今天看到这样的过程非常震撼,这不仅仅是在我们现在儿童画一个作品的层面,让他动了起来,我觉得这是第二层面,让孩子很激动,他的画可以动了,这就是一个发展。最有震撼的,第三个层面,他的创意产品出来了,这么好的创意作品,都是儿童亲手做出来的,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鼓励。

  路海燕(中国少年儿童造型学术学会主任):两年前的深圳研讨会,我说过,能和我呼应的唯一一个是杨红,因为她有创意。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直接和培养的专业设计的高端人才,是相关的,更有发展余地,杨红老师的TCT教育过程走出了第一步,当时我在深圳说有蝴蝶效应,形成一个风暴,现在她是风暴开始了,我希望她的TCT慢慢完善,在全国慢慢推广,在若干年后有更好的展览在这里和大家见面。

  周凤甫(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在美术教育方面,杨之光提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值得全国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注意、研究,从这个角度来讲,杨之光先生与时代同行,而且走在了前面,他的艺术教育思想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在未来,杨之光艺术中心他所包含的内在的价值,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杨小彦(中山大学副教授):我对于整个少儿的状况有一种忧虑,狂想的权利是被什么因素一步一步地模糊掉了,本来小孩的权利就是幻想,因为某种过分规矩化方式使小孩失去一个能力,这也是我们高度认同杨之光美术中心TCT的教学方案的根本价值,因为今天的艺术不应该仅仅理解为职业,理解为从事这个行业的艺术家,同时今天的艺术,也不能理解为所谓的基础。

  我对于杨之光美术中心认同的核心点是,如果我们把艺术变成修养和品格,把创新变成从小我们就要掌握的方式,或者是我们通过更好的方式鼓励少年儿童的创造力、幻想,让本来属于他们的狂想的权利一直真正保持在他们的身上。

  展览非常有意思,从而达到今天的效果。相信这是一个开始,意味着我们整个艺术教育的价值观会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关小蕾(广州市少年宫常务副主任):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少儿的成果,我觉得艺术中心能够说是一个跨时代的艺术成果。

  何建成(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做这个展览从杨之光到他本人的作品到小孩的作品呈现,当时我想是有相当大的难度,这是两个很不一样风格的展览放在一起,要做展览首先要理解我们中心的理念。    

  首先是用一个IV的符号,五个颜色一直重复出现在整个展场,把传统和现代所谓的一些东西联合起来。

  我主要是把他们的理念尽量能够呈现出来,达到最后我们要表达中心理念的意思。

  尹少淳(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我看到杨红学校里面展览有非常好的地方,已经把设计和工业的东西展示给我们,看到小孩的图,非常小但用一种工业的方式做出来,构想是孩子们做出来的,我们将来社会怎么样去发展,我们人才怎么发展,需要孩子有设计能力和创意能力。

  我们希望咱们的TCT展览能够发挥TNT的效果,用我们的炸药炸开阻塞我们创造性思维的堰塞湖,让这种创造性的潮流一泻千里。

  杨之光:前半个月《参考消息》有一条头版头条的消息,谈到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问题,这是我一直在想的,我想了很多年,创办美术中心8年,8年之前我没有到美国之前我也有过这种思想,中国要有前途,有发展,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创造精神不可能。    

  生命不能延续,可是艺术可以延续,教育生命更加可以延续,教育是一代代培养,一代接一代的,永远不停的一个长河,我这长河之中,应促成一代又一代向前发展。

  这个展览我看了很震惊,其实我不是每天守在他们旁边,当一个成果出来之后,让我吃惊的是,竟然有这样的水平,不是自己夸自己,不容易的。

  我搞了一辈子教育,搞教育搞到底,因为教育太重要了,教育是我们国家的根本。

  (文字由广州杨之光美术中心提供)


美术报 美育 00007 “教育太重要了,创新才有前途” 2010-02-20 nw.D1000FFN_20100220_11-00007 2 2010年02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