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叶老
被采访人:叶一苇(以下简称叶)
采 访 人:董三军(以下简称董)
叶一苇先生是我国当代德艺双馨的篆刻艺术家,2002年10月叶老从杭州回家乡武义定居后,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与无微不至的照顾。浙江省委原书记习近平、副书记梁平波同志,常务副省长陈敏尔同志以及金华、武义的多位地方领导,都曾参观武义的“叶一苇艺术馆”并看望了叶一苇先生。叶老现已经92岁高龄,他在家乡的生活状况如何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叶老的家是一幢三层楼的连体小别墅,坐北朝南,门前是一条宽宽的道路,又安静,又开阳。一楼是二室二厅的格局:一个客厅、一个卧室、一个书房、一个厨房餐厅。我们是上午10点左右进的门,叶老正在卧室窗台前晒太阳,看到我们进去,叶老满面笑容,精神矍铄,与我们高兴地聊了起来。
董:杭州回来啦?(叶老最近去杭州住了一个星期,主要是会会朋友,检查身体)身体状况怎么样?
叶:好啊,身体状况很正常,各项指标都好,连药也不用吃。
董:回家乡来这几年,我看您身体一直很好,心情也很好啊。
叶:是啊,我在大城市住惯了,50多年,老来回故乡田园居,非常新鲜,颇有“归真返朴”之感。以艺术生涯来说,“田园居”这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因为艺术需要的是求真,从“真”中得自然,自然之趣是艺术的灵魂,在这里可以取之不尽。
董:您回来7年了,您的艺术馆也已经造起来6年,现在您的艺术馆非常热闹,已经成为武义文化的一个品牌,您对艺术馆还满意吗?哪些方面还要注意啊?
叶:“艺术馆”不同于“纪念馆”,艺术馆需要与地方文化紧紧结合,要不断更新,它像一个盆景,人们喜欢观赏,赞叹那个老树根的姿态美。但老树根全靠能够抽出嫩叶,甚至开放出花,生机勃勃!艺术馆也如此,要生机勃然。要多搞活动,创造自身条件“走出去”展示自己,引起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请进来”,弘扬艺术,与当地文化结合一起,变被动为主动。
董:是啊,可以说叶老的艺术馆为提升武义的整体形象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不仅此,叶老您还亲自研究武义的地方文化(特别是明招文化)?
叶:一个县经济振兴,同时需要文化的振兴。经济发展是很看得见的,文化是不易看见的,因此容易忽视文化。其实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晶是文化,所以文化的建设要全靠自觉。地方文化是各有特色的,武义的文化渊源是“明招文化”。
南宋时金华名儒吕祖谦住在武义明招山讲学,拥有学生300多人,振兴了武义的文化教育,名闻东南,渐渐地形成了“浙东史学明招文化”。他在武义提倡“读史”不“读经”,自写教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提出“讲实理、育实材、求实用”,鼓励学生在求知识上要“勇于质疑”,为武义培养了40多名进士,长期影响武义人的办学思想。继承历史文化,我认为必须联系现实,要和当前的教育状况联系起来,才能“温故而知新”。
明招文化的特点是:务实、创造,这种精神是有现实意义的。
董:您老已92岁高龄,还挥刀不辍,这在中国印学史上也是一个奇迹,特别是“诗心造印”理论及出版的 《诗心造印》,对印坛启迪很大,您还准备搞几年创作啊?
叶:哈哈……《诗心造印》是我长期以来最有兴趣的研究课题。
清代周亮工提出:“斯道之妙(篆刻)原不一趣。”我体会到篆刻是一种欣赏艺术,必须在“趣”字上做文章,不要像“印章”那么“严肃”,要扩大题材,形式多样。因此我提出“诗心造印”,实际上是为篆刻增添一些“趣”,这并不是要来统一篆刻的形式,你可以提“字心造印”,他可以提出“书心造印”,还可以创“画心造印”,这样就体现了“原不一趣”了,就能“百花齐放”了。
其实,“趣”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有“趣”就生活得活泼,是一种“生趣”,我到武义以后,由于广阔的田野风光,我的生活情趣已渐渐倾心于诗词的创作,我投身于大自然,为了寻找诗料,我常常与各种花木对话,与小鸟对话。别人戏说要变为“痴呆”了。相反,我这样做恰恰是为了避免“老年痴呆症”。因为我的思维更广、更活了,摆脱了那种世俗的烦恼,我在诗词创作中提出:“深入必需浅出,浅出必须深入”的研究课题。2009年重阳节,我看到乡亲们全家到壶山去登高,我写了一首词,如下:
清平乐 重阳登高
重阳清早,气爽壶山道。
老小登高争快跑,笑笑追追热闹。
爸爸脚步腾空,妈妈紧紧跟风;
最喜娇孙偷懒,爷爷背着轻松!
你问我还要搞几年创作,因为我创作就是“趣”,要寻趣就要创作。我只能讲:一息尚存,创作不止。
董:听说最近还有不少人请您制印,您吃得消吗?
叶:我的身体状况,一般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前年90岁,我到金华去讲“明招文化”,一口气讲了两个钟头,不感到疲倦,但到今年就不行了,年岁不饶人,现在工作不超过1个小时,但生活还能自理。最近蔡树农要我为浙江篆刻60家刻“天人合一”一印,我以为这几个字笔画少,就答应了,不料视力衰退,一刀伤了左手食指,痛了几天。老了,不行了,请朋友们原谅吧,不要为难我了!我常常自己推着轮椅(不坐)代替拐杖,在田路上散步,有人说我“海棠依旧”,而我只能用李清照的“应是绿肥红瘦”来回答。
董:回乡几年,去了哪些地方了,还想去哪里走走?
叶:我爱家乡,但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我想要多去走走,我的脚不行了,出门全靠借林鸿的车(武义县书协副主席)代步。去年我们到石鹅湖去,上山坡由林鸿背着我上去,一不小心,两个人都“滚冬瓜”了——跌倒在山坡上,幸而未受伤。(真是好险!)但我还是不怕,还要走下去,去寻找故乡文化,去找生活情趣。
董:您老也是经常阅读一些书画的专业报纸,对当代的印坛有什么期望呢?
叶:“后来居上”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现代的篆刻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感,特别是创出“写意”一路,这是一个里程碑。“深入要浅出,浅出要深入,篆刻艺术也是如此。我期待今后篆刻要重艺术内涵,突出意境,耐人寻味。”
叶老虽已耄耋之年,但依然才思敏捷,谈笑风生。叶老不仅热爱艺术,同时也非常关心家乡的建设,常以艺术家眼光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2007年后每年的“两会”,武义县领导都要邀请叶老列席,当叶老柱着拐杖缓缓地走进武义人民大会堂时,全场定会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让我们衷心祝福叶老健康长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