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6版:画家

文章导航

“游心”新观

  “游心”新观

  □顾黎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

  “游心”通常是老庄斋心的境界。凌广约我为他们的展览代序,始觉“游心”与当下生活状态格格不融,但仔细揣摩,才觉是一个非常贴切的话题。在今天这个现实社会中,人事浮动、潮流变迁、时尚更迭的时代,似乎任何事情都无定性,而闪烁期间的人都是匆匆过客。其原因,恰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揣摩自身相宜的处世之法,难以把握自己所致。中国与西方不同,西体讲求主客对立统一,而中体讲求主客归一,最终皆统一于“忘”的冥合意境之中。而“忘”的境地,正是“游心”想象的真正意义。参展的十位作者,来自于不同的地域,生活背景各异,所呈现的视觉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他们正是关注于自身的文化处境,才聚首于艺,以“游心”之态,面对现实。无论是中西,还是古今,无论是艺术还是哲学或科学,实质上都是人在对现实事物的体认上产生不同的文化态度。而今,在国内原有的当代艺术形态普遍遭到质疑的情况下,不同地域的地缘类文化现象正在逐渐厘清自己的境遇优劣,他们更多是设身处地、量力而行,以自身平和的文化感知和表达方式,诠释今天中国各地域中的真实感受。这种真实究竟是什么?他们的“游心”之态,显示了对当下追逐主流文化的另一种阐释。其实,这是一种摆脱当下符号化和图像化创作模式的另类以心态聚合的艺术现象,即强调了载物的现实性,又以本土人文情怀的态势与现实发生关联。从这个层面讲,这种“游心”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处世之态,而是以“与物为春”的积极心态重新定位自己的文化遭遇。

  “物”是一个世间的问题。在当下喧嚣的闹世,如何载道,如何以集体的力量追寻自己所独有的超越精神?我想,他们虽没有想到今天会用“游心”的方式聚首的此时,但却为他们以后的执着开启了旅程。 

  可谓,“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齐物论》)

  2010年4月22日于杭州


美术报 画家 00026 “游心”新观 2010-07-10 nw.D1000FFN_20100710_2-00026 2 2010年07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