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鉴藏

文章导航

“黄金面具”等国宝级文物亮相长沙

  本报长沙讯 明星 袁雪莲 由湖南省博物馆与内蒙古博物院联合举办的“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华展”,近日在湖南省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备受瞩目的契丹陈国公主“黄金面具”“银丝网衣”等一大批珍贵的契丹文物集中亮相。

  曾与北宋王朝分庭抗礼的大辽帝国,缔造的草原文明是怎样的璀璨夺目?我们在湖南省博物馆看到,本次契丹文物精华展分4个篇章,分别为“马背上的民族”、“粗食华器”、“穿金戴银”、“生命的遐想”,流光溢彩的马具、精巧华丽的佩饰……一件件精美的文物,给人们生动地展示了草原人民粗犷而不乏精致的生活。

  “契丹这个民族兴起十分特别,灭亡也是一个谜。这些文物就像一个个穿越时空的载体,为我们感受这个民族的文化风情提供了机会。”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小豹告诉我们,民族的奇特神秘、草原的异域风情决定了这个展览的与众不同。

  刘小豹介绍,“契丹文物精华展”展品总数为114件(套),包括金银器、瓷器、玻璃、玛瑙、漆木、玉石等各类器物。其中一级文物接近半数,以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黄金面具”和“银丝网衣”最负盛名。

  内蒙古博物院院长塔拉介绍,这次运到长沙的展品绝大多数来自于辽代三大考古发现——陈国公主墓、吐尔基山墓、耶律羽之墓出土的文物。这批精美绝伦的文物,不仅再现了从春秋战国到辽代契丹民族千年的草原文明,也反映了契丹人在金戈铁马征战四方的同时,与中原及西域诸国保持着密切联系。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伴随陈国公主沉睡千年的“黄金面具”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黄金面具”用薄金片锤击成形,呈半浮雕形,在灯光的温柔照射下,闪耀着静谧的光芒,饱满的轮廓勾勒出少女特有的柔润,眉眼之间制作精细,透出恬静与平和的气息。

  “陈国公主墓挖掘时,公主面带这个‘黄金面具’,身穿与马王堆汉墓金缕玉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银丝网衣’,从头到脚被金银、珍珠、玛瑙包裹,全身珠光宝气。”刘小豹告诉说,陈国公主墓中1000余件珍贵文物大都保存完好,其中许多文物都在这次展览中展出。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鉴藏 00012 “黄金面具”等国宝级文物亮相长沙 2010-07-31 nw.D1000FFN_20100731_5-00012 2 2010年07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