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沙龙:刘佑局妙语连珠谈文化
□羊城晚报记者 范步遥
□羊城晚报记者 范步遥
近日,广东华人书法院院长刘佑局在北京大学校园文化沙龙畅谈中国文化,刘先生知识渊博,语出惊人,有很多鲜为人知的观点。他首先强调,作为中国这一人群部落,首先要走出文化困境,才能走出心理困境和社会困境。他指出,中国的五千年文化带上了极其浓重的“奴性色彩”,中国的历史文化印痕被锁上了这一沉重的枷锁。他给中国的五千年文化分成了两个阵营,即“官学”(统称为国学),主要有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等,而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统治核心(即国学的杠杆)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来说,这种学说最能蒙昧众生群体。而另一学说的阵营,即称为“民学”,民学的代表著作主要有风水学、命理学以及星象学等等。中国五千年文化是一部血淋淋的文化,它从淬火重生中走出,每个词句都是一个沉重的灾难锤炼而出。尸横遍野、血肉横飞、横行霸道、横冲直撞、横刀立马等等,一个横字已经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灾难的写照,西方文化的词汇就没有那么丰富,因为他们没有这么多灾难的经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增加了很多正面词汇,但是负面词汇的积累要多出几百倍,讽刺社会现实的词汇已经汇成了新时代的“词汇库”。中国历史改朝换代的艰难替进,正是有一批厚黑学之士才不断维护了这种旧的统治模式而苟延残喘。从屈原的愚忠到曾国藩的赤诚无不难以跳出“民族文化”的樊篱。中国历史上无数次“文化觉醒的运动”都无法走出中国数千年旧文化、旧思想的深潭。从古代文人骨气的力拨山河气盖世兮到近代的进步人士新文化运动,最终都无法实现人类的文化共同价值观。但是新文化运动吹响旧文化必然死亡的号角,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领袖,他终身都是走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他用反思的人生和人生的反思终于实现了他作为一个革命家用生命来实践他的诺言。他总是痛定思痛去走艰难而沉重的道路,他用真理的呐喊使无数追求权力巅峰的政治家发抖。“五四运动”的民族爱国者借用科学和民主的口号赢得了一次新的政权。然而新政权的建立又使我们这个国家走入了一个新的民族主义。刘先生呼吁,要埋藏国学,要重建中国文化的基因库,让这个民族的心灵脱胎换骨。去掉奴性,实现平等是这个民族文化重建的核心,我们要研究中国的五千年文化并用这种丰富的文化营养来滋养我们民族的道德和行为规范,而不是用旧的国学理论演化出新的权力来统治我们的社会和民众。旧文化必然带上旧思想的烙印,我们不宜口口声声要培养出新的国学大师,恰恰相反,我们要敢于摧毁旧国学,开拓新思想、新文化,培养新格局、高质量的文化人群。中国文化的致命伤,实质上它是最严重的文化精神私有制,它把追求高官厚禄作为人生的脱胎换骨,这些人群一旦登上高台并享用着“高台人生”的腐烂生活,他们瞧不起民众,严重隔离社会大群体,成为了少数需要保护的“熊猫”。因为中国的社会组成是以家庭为细胞,一个生命的出现,如果脱离了家庭,他就很难生存,他们必须在这个家庭里成长。因此,他们无法跳出这种自私的家庭文化,他要为他的家庭、为他的祖宗、为他的种族获取更多的利益,他就必须要创造更多的财富,掌握更多的权力和资源。因为,在这种社会利益结局的机制里,他们把名利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们要追求享乐,要荣耀自己的家族,因此他们必须要追求官位、权力和财富才能赢得这一切,这就是中国“私有化”的文化群体现象,这种互相排斥又互相利用的文化哲学“心理”,必然造成了这个社会分崩离析、一盘散沙,权力虽然集中但人心涣散,中央集权的意志很难在社会上达成现实。人群分类的等级制必然会造成对封建旧文化的依恋。三十年改革开放所形成的中国社会利益格局造成了一种西方文化的迷恋和开放,也产生旧人文精神的回归,同时也出现了一种大同文化的渴望,这就是追求人格平等的人类共同文化。毋庸置疑,新的利益格局的出现必然会同时出现新的文化格局,一切阻挡历史文明进程步伐的旧意识、旧文化、旧思想都会被历史的大潮所抛弃。
刘先生说,正如他数年前到新西兰举办书法展览时,在一个贸易市场看见他们的总理提着篮子在买菜,到了这一天也就是我们实现“中国大同文化”的时刻。我们终身追求理想的目标就是这种文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