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故人
忆冯今松老师
澄子(广东 汕头)
今年五六月以来,中国画坛先后走了好几位重量级大家,其中的冯今松老师,是我所熟悉的一位,尽管我始终不愿相信这个事实,然而,尊敬的冯老师的确永远离开我们了。
冯老师去世的消息,我知道得太迟了!由于这两个月我经常出门在外,没有上网,而多年来坚持订阅的《美术》杂志,却偏偏忘了续订而漏了一期,而恰恰在这一期,发布了冯老师病逝的消息。直至7月初从异地回到家中,一天老同事在我画室小聚,美编小张看到书架上的冯今松老师的大画册,脱口说出了这个让我呆住了的坏消息。
顷刻间,多年来与冯老师接触的情景,从脑海深处显现出来,一位温和老人亲切的面容,在眼前清晰可辨。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识冯氏花鸟画的惊喜,到90年代见到久仰的老师;从冯老师看了我的画作给予鼓励和指导,到后来亲自邀请并张罗我在湖北美术馆的画展,冯老师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此后,冯老师曾几次给我寄来贺年片,又赠我大画册,冯老师生病后在夫人汪老师的陪同下又来过汕头,我们在宾馆见面合影——我沉浸在往事的回忆里……
回想那次合影,冯老师的精神有些恍惚,面容略有虚胖,显然是药物的副作用。过后的那个春节,我打电话向老师拜年,感觉他身体好多了,再后来听说冯老师去了美国,在他的儿子家还画了一批画,我欣慰地想,老师完全康复了!因为怕打扰他休养,所以近几年没有和老师通话,但每当新年来临之际,我都给老师寄上贺卡。今年春节我寄上新年贺卡后,不知怎么心头竟掠过一丝不安,或许是很久没有冯老师的消息,感到不踏实,但绝没想到,老师会走得这般匆忙!
上世纪90年代,冯今松画展在汕头画院举行,我见到了崇拜已久的冯老师,身为湖北省美术院院长的冯老师,质朴、谦和、平易,几乎没有距离感,因此我斗胆请冯老师给我的画提意见,得到老师的肯定。当冯老师获悉我祖籍襄樊,便高兴地说欢迎到湖北搞画展,原以为是一句鼓励的话,没想到冯老师真的记着这个承诺。2001年的一天,我收到冯老师的来信,正式邀请我去办个展。我给老师回信致谢,又收到回信,信中附着一首诗,标题是《致澄子回乡画展》,呵,冯老师真把我看作老乡啊!如今,我找出许多年前的原稿,眼睛不由湿润了。
这首诗当年就印在画展请柬的封底上,冯老师这样写道:
裁剪情愫 \ 洒下片片白云 \ 明窗净几 \ 春去秋来 \ 陈年拷贝 \ 一首首女儿赋 \ 无限赤诚
赐金镶玉 \ 碎出星光澄灿 \ 往事丹青 \ 生活剪纸 \ 美感人生 \ 一曲曲乡土恋 \ 彩绘长城
这深情朴素的诗句,字里行间,不仅概括了我的创作题材和形式,还倾注了冯老师对一位后学者的关心爱护扶植的心情,我为我在自学路上曾经遇到冯今松老师而感到幸运。
画展在次年的元宵节举行,从踏上武汉的土地到画展结束离开,我时时感受到一位老艺术家的人格魅力,首次登门拜访,坐在画桌旁的沙发上听冯老师讲话,竟没有丝毫拘束,此时室外异常寒冷,室内温暖如春!布展时,冯老师亲自到展厅,对布展效果表示满意,他说,每个展览都需要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才压得住,你试想若把它抽掉,立马就不一样了。真是经验之谈,给当时心中忐忑的我吃了定心丸。画展期间,冯老师还为我组织了作品研讨会,仰仗着冯老师的人气,与会者有省美术院的著名画家,还有湖北美术学院的老师,会上发言热烈。当冯老师看到我在记录时常常为听不懂湖北方言犯愁时,便幽默地说:“楚地的女儿竟听不懂乡音啊!”大家都笑了,气氛轻松,和蔼的冯老师时时让你感到亲切。
冯老师这本沉甸甸的大画册,是2003年春天来到我的手上的,好多年来,每次打开画册,都会沉浸到美好的意境里。想起第一次看到冯老师作品是在80年代,一幅《静静的荷塘》如清风扑面,它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花鸟画那种程式化的味道,全新的感觉撞击着观者心灵。现在再看这幅作品,我依然能回想起当年邂逅这种新的意象时的喜悦。
我无比珍爱冯老师的这本大画册,无论何时,只要打开画册,你的心便沉静下来,轻轻地走进老画家的精神世界里。冯老师的画,如行云流水,自由奔放,以淡雅的笔墨细数着人间真情。最令我折服的是,作为资深老画家,他的作品没有陈腐气,而是清新的面貌,冯老师以一种一般画家难以企及的自由心态和现代观念,融入了传统文化精华和楚文化之精髓,创造出人们所说的“不求写形,观赏者都可意会”的“冯氏语言”,因此,我们在其似与不似之间,抽象与具象之间,感受到当代审美的力量。
我非常喜欢冯老师画作的标题,折射出老师饱读诗书,如《且来花间听春歌》、《关不住点点春色》、《可悠悠心会》、《正故园秋晚》等等,令读者思绪翩翩。冯老师的许多作品,可说是百看不厌,《张开的绿幕》、《多韵》和《挂珠》,每次都眼前一亮,像是在述说着生命的传奇;《万水千山峡江情》有如奇异的梦境,让人产生错觉的美;《不知江月待何人》笔墨淋漓,水之动感其实是情之律动;《你怎么哪》透出的细腻的人情味,叫人怦然心动。而寥寥几笔的《正故园秋晚》,其中蕴含的文学内涵,颇能引人思索。还有《莲花礼赞》、《咫尺两丛荷》、《红莲赋》等代表作,带给读者艺术的震撼是难以用语言描述了。记得当年得到这本画册不久,几位广州画家来访,个个激动不已,其中一位不停翻拍作品,以致于桌上饭菜皆凉。
今天上午,我与冯今松老师的学生、湖北美术院的一位画家通了电话,对冯今松老师的逝去我们感慨万千:冯老师不仅是一位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他还是一位好人,一位智者,读过他的画,接触过他的人,都是这样评价的,他的艺德人品之高尚,综合修养之深远,令人肃然起敬。冯老师一生用画笔无数次赞美荷的品格,如今,冯今松老师走了,我们凝望着他的背影,正如一株红荷,高洁淡泊,昂然独立,照耀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