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展事

文章导航

  名家评论

  ●好米酿酒十年陈,二十年香,三十年陈香能醉人。中国画讲笔墨造型。笔墨等于九,九九至尊。然而用好笔墨乃如酿酒一样,靠多年的修养、积累;靠实践、探索。近年来,我注意着谷旻在笔墨上的努力,关注着他在笔墨上的升华。犹如品酒一样,感悟到了他在笔墨上的质的变化。那就是一种美酒所散溢着浓郁的醇香,足以能醉人的境地。于是顿然生起一种兴奋感。他那一种浑厚清醇而又灵性的笔墨形态,一种时代理念下所赋予他的能激励人、感动人的表现力度所呈现的审美品质和个性张扬。我看他的作品,偶尔也看他作画,他对用笔用墨的专注、认真,时而又洒脱、舒畅、愉悦着笔墨之功能,表达着内心的情怀。艺术是发自内心的,内心受于时代,时代赋予个性,个性要心灵的激荡。笔墨何止是手段,它可以作为目的而抒发情感,而显扬力度。笔墨是原生态,可以吹奏民族的无声之乐。笔墨当随时代,笔墨的价值是以当下的理念来理论当下的笔墨性,以当下的情感表达当下的语言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怀。这是我们当下人的职责与责任。面对谷旻在笔墨上的进步、提高与得到的赞许与口碑,以五代荆浩云:“度物象而取其真。” “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凡气传于华。遗于象。象者死也。”

  每年,谷旻都要送上一本“写生”台历,印着上一年来的写生精品。新年伊始细读他的精品,看得很深,画得一年比一年精彩。心里由衷为他的进步与成果而高兴。“写生”是中国画家的必修课目。常言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作为山水画家,把大好河山作为大课堂。“写生”是一个习以为常的体验生活的必修,以体察大自然,感悟大自然为目的去进行收集素材,练习笔墨,索取形象,整合个体语言的手段。我们山水画家要走进去,登上去,绕过去去观察全景,并熟地貌,聚气得丘壑,尽收一览之中。近年来,谷旻在“写生”中走出了新路,深化在“写生”的过程中,把手段作为目的来使。对着景坐下来静静观察,体味,领悟大自然所给予的,并投入情感对景深入描写。用笔情墨趣把写生作创作做。画出精品多多。然后汇集成册,今天所见的谷旻写生展,给我们带来了上品之作。我看了他不少作品,观后为之感动,什么事情只要“认真”两字,什么事都可以办得很好。谷旻的写生展给我们展示了“认真”两个字的同时,而进一步的思考那就是一种启示,当下性的认知行为就是一种时代性,一种行为的认知,必定能结出硕果,这个硕果它的前瞻性与“潮”领性,这就要看成为时尚的“达”人。他的品质决定了前途。今天我院山水画教学的“写生”科目,在全国已有很大的反响,是一个教学成果。我赞扬谷旻他们这一代少壮派的行为与贡献。他们把“写生”提升到一个可喜的现状而功不可没。再回到谷曼的写生作品中来品味,他对笔墨的日益精炼,日益个性化,为他树立了山水画品质的优越感,自豪感及自律感,并在不断地调整着,不断地进步着。我意识到我与他们之间的代沟,这种代沟意味着一种前进的动力。他们对中华瑰宝的认知与弘扬,对传统的再认识,从中以当代人的睿智,加深对中华传统的认识。并以提到它的现代性上来弘扬民族文化,深化民族精神。传统是现代的,民族是世界的。

  卓鹤君(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谷旻博士生于杭州,长于斯,学于斯,画于斯,熟谙西泠孤山阴晴雨雪之奇,春夏秋冬之美,人文底蕴之质,湖光山色之灵,乃能下笔如有神助。

  观其近作宏篇巨幅《西泠秋雨图》,取景精巧,生动传神,灵秀大气,古朴天真。前有秋波荡漾之西湖,后有逶迤起伏之葛岭,云气弥漫山间,林屋缥缈岩峦,既道出了湖山最胜处的自然之景,又抒写了风景最佳处的人文之情,将西泠的山石小道、亭台阁榭、摩崖白塔、金石学养之古朴文雅,与孤山秋雨烟云,林木苍郁,坡峦秀逸,水气氤氩之静中孕动,一一溢于楮间,墨气扑鼻而不失其香,山雨迎面而不失其清,步步有景,处处入画。其中既有荷叶皴、折带皴的笔墨演化,又有平远、高远、浑远、迷远的互得益彰;既有树如屈铁、屋舍纵横的浪漫构思,又有云漫漫而整体向上的飘逸和厚重欲坠的质感;画家更将树崖云屋拟人化,使之互相扶持,各得其趣,揭示了西泠秋雨中的从容、敦厚、空灵、生动,阐述丁湖光山色大美不言的精神,形成了具有个人风格的笔墨语言,山水比德,画为心印。

  谷旻将观赏者带到了富有金石书卷逸气的西泠山水中,体悟着古今才子的诗情,欣赏着西子湖山的画意,享受着阵阵秋雨的荡涤,同时也让人们感染着他对故乡山水的挚爱。

  任道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谷旻把笔墨传统与写生传统结合起来表现心灵,在现代语境中以幽寂风格创造诗意的精神家园。

  大学期间,他既学习了传统,也受到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里,他多次去西北写生画西部题材,力图寻找能表现西部苍凉,崇高感受的方法,《西域遗迹》是早期张谷旻表现西部的作品,画法极少用传统的点线,用细笔综合各种墨法,特别是用水冲墨,皴擦,画得苍茫旷达,幽远神秘。表现西部山水,必须突出结构,不免限制笔墨的发挥,出于探索笔墨的思考,他自1993年开始返回表现江南的题材。

  《溪水疏雨》是表现江南的,画的是青山、白云、茅亭、石桥、河塘,是传统文人心中平和、悠闲、散淡的生活方式。返回江南的作品,在画法上更多地回归传统,突出了用笔、墨来提炼对景物的语言图式。在清润灵透中强调繁密,在秀丽中增加生涩。几块净润穿插的水墨,分割出几块空白,简洁凝练的用笔,湿润淋漓的水墨,成为一个时期张谷旻作品的明显特点,在作品中,时间好像凝固了,既无古人,也无今人,只有优雅、宁静、和谐,他用图像表达历史感和文化价值感。

  ●近些年,张谷旻的作品都围绕着江南,尺幅不大,是些写生性的创作,作品《虎丘》、《狮子林》、《姑苏藕园》这类描写园林的作品,往往抓住景物的特点,具有历史的回味,极度的幽静、空寂。并共同反映了这些年来笔墨上的一些变化,用笔强化了,干笔皴擦多了,大块湿墨少了,干涩中求湿润,清晰中求模糊。

  ●作品《祗园禅寺》表现九华山著名寺庙,突出了特定文化空间的诗意性。他继承了二十世纪的写生传统,但更注重于笔情墨趣,有意识地在写生中提炼笔墨,他自觉解决笔墨与景象、感受的结合,从刻画对象的笔墨,转向在写生中传达自己气质、学养和独特内心感受的笔墨。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约1994年前,张谷旻一度迷恋西北景观,以细笔作大画,构筑奇雄神秘,具有宗教感的西部幻境。1994年后又转画江南,风格为之一变。所画九华禅寺、西湖园林或者古歙村居,大都岭岫出云,静无人迹,也没有鸟飞与风动,似乎是对烟雨江南的幽寂凝视。笔法沉实,风格以浑厚为基调,内含清峻。墨色滋润而有枯涩,晴光明灭,苍翠欲滴。概言之,其笔墨可用笔随形运、墨从笔变、笔骨墨韵、相得益彰来概括。他重视笔墨与形象的统一,拒绝将笔墨与形象造境割裂开的“线条游戏”,但他的笔墨又不仅是造型工具,而仍有独立于造型之处的表现性。

  

  ●能厚重也能清逸,厚重也兼空灵,是张谷旻笔墨的另一特点。《九华山系列》大多是厚重而空灵的。画林木烟岚墨气厚重,画院落房屋笔意幽淡。两方面形成对比,又和谐统一。《抱朴山庄》、《西泠印社》、《湖山清晓》、《山庄清凉》等扇面作品,以渴笔淡画西湖园林,结景严密,画法精致而淡雅,含倪云林之清逸而无其孤峭,近王蒙之毛厚而无其繁密。在山水写生(或写生性创作)中能如此自如地运用传统笔墨进行写生,是对现代中国画写生的一个超越。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谷旻的作品以清灵秀逸见长,但又融入浑厚、深邃的意境,显得清雅厚重,既有宋画的严谨,又兼元画的潇洒,秀逸中显出厚实,灵动中透出严谨,没有一般江南绘画过于秀美,偏于薄弱的弊病。很显然,他的作品在审美品质上既不同于传统的浙派,也与陆俨少以及他们的老师辈拉开了距离,他的作品事实上已经开辟了浙江山水画审美的新境界。其次要强调的是:他的作品体现出浙江国画界“重传统、重基础、重修养、努力创造”的学术选择。

  王平(《美术报》副总编辑)

  

  ●太行洪谷图以高远构图,将两山叠于一景,凸显树、屋意向之明澈、骨立墨线的分明于山势的朴博与云气的润泌互不妨碍,自然自在,不苦涩、不生干,于黑白呼应中呈相山色幽冥清朗之韵。此情此景,无论存想晨曦抑或月明,观者的心都会被这无影无形之清幽托浮于烟云之上,像得一浑朴的梦:深远、清晰;心头寸寸日久的火燎经这烟云鸿蒙一润而消解无踪,身子也变得虚灵,轻飘飘地就上了云霄。而此云山又何曾见半分人间烟火气。

  张谷旻此幅作品,突破了南宗的绵柔细碎,以阴柔云气与树屋刚健衬表太行雄浑与质灵,与画家皎洁心縤和然相应,故而幻有此图;不但为张谷旻也应为近些年南宗山水之精品。

  陈林(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美术报 展事 00020 2010-08-28 nw.D1000FFN_20100828_8-00020 2 2010年08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