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画与联想
■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 曾笑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联想是创造才能的构成因素之一,联想是想象的开始,联想与想象常常成为创造活动的导线。而变形画的功用不仅在于学习一种有趣的绘画形式、练习基本的绘画能力,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更在于由此种非同寻常的绘画方式,培养儿童的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及其创造力。
每一变形画的设计都离不开联想,每一变形画的练习都可以引发联想。而在儿童临摹变形画的过程中,便会自然地引起他们的联想。不过儿童在临摹变形画时联想处于被动状态,而当儿童通过认真学习掌握了变形画的画法之后,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变形画时,他们进行的联想就是主动的了。在教学生学习变形画的同时,要将变形画创作中的联想与各种创造活动中的联想加以对照,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变形画创作中的联想与各种创造活动中的联系途径,使这些联想能力转换成为创造才能的构成因素。
在结合变形画练习训练学生类似联想能力时,可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来扩展他们的思路。比如,向学生提供一些山石景观的资料,或让学生回想他们曾直接或者间接见到的景观,然后引导他们对这些景观进行类似联想。例如:桂林漓江江畔有一山颇似一头大象,将大鼻子探入水中吸水,故得名象鼻山;承德有一山上的巨石像根立着的棒槌,因而得名棒槌山;黄山顶峰周围群峰环抱状似莲花,由此得名莲花顶……又如,文学语言中经常运用类似联想。伟人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就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词句,大意是:银白色的雪山绵延起伏,远处望去像蛇在舞动;覆盖着雪的高原上的山丘像白蜡色的象群在奔跑。可以将此诗意画出“山变蛇”、“山变象群”这两个变形画。
在时间和空间接近的事物间形成联想叫接近联想。变形画的创作设计有时可以先从接近联想开始捕捉创作素材。例如,我们看到水波可以联想到水中的鱼,于是便想到能否画出“水波变鱼”的变形画,进而找到了水波的形态与鱼身外形轮廓的相似,然后便可以设计出水波变成一连串的鱼的变形画。讲解变形画设计中的接近联想的同时可以联系各种创造活动中的接近联想,许多造型设计都要联想到与其接近的人和事物。衣服的设计要联想到与人的体形相称;家具的设计要联想到与人的使用和在室内陈设;建筑设计要考虑地层构造和周围的环境等。
诸如此类的联想还有很多,在相互对立的事物间产生联想称为对比联想。变形画设计过程中有时也运用对比联想,由小想到大,由长想到短,由胖到瘦等等。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美育被明确地列入教育大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冶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