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阅读

《粤海艺丛》编读札记

■朱万章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粤海艺丛》终于问世了。

  作为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主办的大型人文艺术类研究集刊,《粤海艺丛》秉承研究会所倡导的一贯宗旨:旁通、融会、文化和高端。基于这样的理念,《粤海艺丛》尝试从艺术界所关注的热点、焦点和艺术史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等方面来体现研究会的创会精神。本丛书的方向是:在立足区域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开启新意。

  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我们在组织这期稿子时,一方面侧重于宏观的理论建构,另一方面也重视微观的史实研究。这将是我们今后一贯的编辑思想和原则。

  在热点与观点栏目中,刘斯奋的《我对中国文人画的认识》通过对文人画的重神轻形、轻客重主、轻描重写、轻技术重文化的论述,指出文人画在当下语境中的生存状态及其意义;张晓凌的《再塑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形象》,以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去的现状与反省为题,指出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的战略构想,折射出身居文化中心的文人们的国家意识;梁江的《当前美术理论与创作的几个问题》指出时下浮躁的美术理论与创作之流弊:量大于质的繁荣、人文精神的缺失、批评的商业化转向、美术理论滞后和失衡现象,体现出一个学者的良知与忧患意识;刘一行的《中国画在现代的假进步与真约束》和张演钦的《中国画本体刍议》则从中国画的演变探讨其历史及其现状之本质。

  区域美术史的研究自20世纪中期以来,已经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并有逐渐演变成显学之势。本期组稿之时,正是“广东历代绘画展览”即将在新落成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开幕之际。为配合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广东地区绘画发展源流及其演变,我们组织了本期特稿,分别从展览筹划、画史研究(洪再新《区域断代绘画史研究的再探索》)、鉴藏史(朱万章《粤东书画鉴藏与“青藤白阳”》)及个案研究(陈继春《关于张坤仪》)等多方面透析广东绘画的嬗变历程,希望能为日新月异的区域美术史研究助推一把微薄之力。

  有意思的是,我们编辑“艺术史视野”栏目时发现,本期的文章从晋唐、宋元、明清及近代和1949年以后的美术都有涉猎。既有个案的深入研究,也有断代史的宏观综论,内容广涉画论、中国画题材、文人雅集、版画、书法文献、“文革”题材绘画、雕塑等各个方面,这充分体现出我们兼容并包的编辑思想,也将是今后本丛书的主打栏目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朴实而冷静的艺术史研究,向学术界高扬一种踏实、严谨的治学精神。

  在本辑即将付梓之时,梁江先生集十数年之功撰写的《中国美术鉴藏史稿》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发行,这是学术史上的一件盛事。该书作者突破了历来美术鉴藏研究中纯以鉴藏家和藏品为对象的模式,跨学科、多角度地探索各个时代美术鉴藏所关涉的历史演变、政治背景、文化涵义、社会群体心理等,为鉴藏史学界提供了全新的范例,其筚路蓝缕之功是不可磨灭的。该书出版后,新华社及其他全国主要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刊发了消息,《读书》杂志和《人民日报》、《美术报》、《中国文物报》等均以大篇幅对其作了报道或介绍,在学术界引发热烈反响。因而本期特刊登由广东省博物馆馆员陈栒女士撰写的书评,希望通过对该书的解读,能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美术鉴藏史。

  《粤海艺丛》是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的学术阵地,更是艺术界广大学人的精神家园。希望这一来自岭南的“初试啼声”能给艺术界带来一点惊喜。

  我们期待着各位旧友新知的共同参与!


美术报 阅读 00006 《粤海艺丛》编读札记 2010-10-09 nw.D1000FFN_20101009_3-00006 2 2010年10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