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纪要

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2010大写意国画邀请展

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上接第13版)

  于志学:听了以上诸位的发言,我作为一个参加这个展览的作者,也想说几句心里话。首先感谢国家画院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来展示我们绘画艺术,这个作为一个70多岁的老人,心情非常的激动。这是一个成功的展览。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从展览的形式上规模上,是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的,是有创造性的一个展览。这个展览从展览的规模和形式的表现上,开场就很独特很吸引。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第二,它开启了我们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在历届的美术展览上,应该说我们眼球很疲劳,看到的却是些制作性很强的绘画,我不是说制作性很强的绘画不好,也好。我们工笔画加上制作的手段,一种新的技法的手段,和西方的油画可以媲美,他们有的我们都有,我们比他们画得好。但是作为中国画本质的要求好像欠缺了一点。因为中国画,我们谈的是中国绘画,它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写意的境界。这是我们审美的核心,这个审美的核心在我理解就是一种书卷气。为什么画要有书卷气?这个从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发展来看,按照马克思的要求,物质决定思维,我们看看这个物质。东西方的区分,西方人也很精明,他做所有的事情都经过科学的思维之后进行。比如这个笔,西方人这个笔就有明确的分工。书写就是写字,用钢笔。绘画用刷子,笔的分工非常明确。为什么用刷子?涂抹快了;必然要有光,因为光是用面产生的。所以西方绘画追求光。我们中国毛笔,写字用它、画画用它,所以中国绘画由于笔的功能而决定。我们细细地来研究一下。书写是情绪的积累。为什么写好?因为在瞬间你的情绪完全都表现在这支笔上了,所以这个笔所留下的痕迹是你思想发展的一个痕迹。所以中国画最高的境界也一种心境,心境是用中国这种圆头毛笔表现得最淋漓尽致。

  

  王迎春:我简单地说一下。这次展览我认为非常成功。我看了之后认为,能够把中国目前水墨画的精英的作品集中到这里给大家展示,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展示。关于写意画的问题,是今天我们这个展览和研讨会的主题。关于写意的这个命题,最近通过全国美展之后,大家就全国美展反映出来的问题,把写意精神提出来,这还不是我们一家,浙江也准备搞一个写意精神的讨论。这个问题是特别引起我们国画家深入思考的一个大的课题。这个课题我觉得短时间内,从理论上去把它说清楚已经非常困难了。就像郭先生说的,它要靠实践说明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理论上把它说明就说明的,必须拿作品来说。恐怕不是我们一次两次或者几次展览就能够完成的,要几代人去体现这样一个精神。它虽然是很简单的两个字,但是我认为它的内涵,它所包括的一些命题、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且争议很大。对于它的不同的理解,就好像我们瞎子摸象一样,你和他去理解写意精神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理解的写意,有两个特点。

  第一:书写性;第二:意境、意趣和意味。书写性,这就是我们中国写意画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在书写性里面也包括各种各样的书写的方法。意境和意趣、意味完全要靠人来体会的。所以这两者是非常高的一个标准。因此要达到两者兼备,真正地达到一个写意的高度是很不容易的。我认为目前我还没有看到写意达到很高的,有的笔墨非常好,但是意境不够。有些山水画,笔墨用得很好,但是意境不够,或者意趣不够,或者意味不行。当然,这已经很不简单了,能够做到笔墨非常精彩已经是大家了。还有一种,有一定的意趣和意味,但是笔墨又感觉到弱了一点。我们上海有一张画给我印象很深。觉得这里面没有笔墨不像写意画,我投了票,我觉得它在表达意境、意趣方面很突出,但是没有体现出写意性,笔法、笔墨不是很突出。这就是一个矛盾。但是我认为同样是一张好画,能够两者兼备者,是我们大家所要追求的目标。

  

  尼玛泽仁:首先要感谢这次策展人,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了这样一个非常成功的展览,使我们从它的形式到内容耳目一新。这个展览是特别迎合了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提倡的一个打造中国精神的这样一个理念。在这个展览里面,我首先感觉到它百花齐放,在内容形式上有多方面的探索。所以有别于其他的中国画展。中国画就是写意中国,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的文化理念。中国的哲学思想、宇宙观、人生观都是形而上的。我们的文化紧随着这个东西,从写意的方面展示了与世界其他文化不同的民族风格,所以这次我感觉这个展览非常的成功。可以看出有很多画家近年来的很多力作在这个展览上得到了展示,应该特别感谢中国国家画院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展览机会,希望这种展览今后越来越多,以改变目前我们在创作上出现的很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和困境,走出困境,将会迎来更加大的辉煌。

  

  李宝林:这个展览做得很好。这个展览跟过去做的展览不一样,时代不同,对展示的认识和看法也有不同。写意这个问题并不简单,现在的环境跟过去已经不一样了,过去写毛笔字,是一个工具,人人都能写;现在有几个写毛笔字写得好的?过去吟诗作画是一个平时的修养,现在有几个会做诗的?所以文人跟过去的要求也不一样了,如果都像过去的文人一样也是不可能的。现在年轻人根本不写字,别说是毛笔,连钢笔都不写。所以我们提倡写意精神,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现在对于传统、艺术的理解,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我听到一些年轻人,说到齐白石、李可染都不了解,所以中国文化已经有很大的差距了,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提倡写意精神,是很必要的。这个工作也不是一个很简单的工作,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写意要加强对中国画文化内涵的理解、文化精神的理解,这个是最关键的。比如说中国人和外国人有什么区别?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区别?要把这个区别搞清楚,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人这个问题都没有搞清楚。观察方法,基本上有些还是一种西画风格,这种方法当然也不排斥。现在应该说是多元,大家还是要认同这个说法。因为多元已经形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的状况。像人物画,每个人的画法差别是非常大的。但是只要有一条,对中国画文化精神、文化内涵的理解,要搞清楚搞深入,我想就会有希望了。

  

  蔡超:参加这个会很高兴,我觉得这个展览有它自己的特色。这个展览在策划上做得很好,思想、形式都很好。我们中国发展到今天,既要提倡精英文化,也要提倡老百姓看得懂的文化。我觉得这种通俗易懂的展览形式,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社会里面,要更多地搞一些这样的宣传。像我们现在《百家讲坛》这种,把中国的文化普及到老百姓,普及到大家都能懂。今天很多观众就把写意理解得很简单。写意不光光是一个形式上的问题,更多的是本质上的,是中国画的一种意识形态。我们的中国文化,要自强到这一点,大家走到哪里都要有自豪感。因为中国在历史上,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是非常多的。民族的自信心很重要,我觉得“写意中国”这个命题非常好,中国文化就是要提倡这种阳刚之气的东西。现在的作品,功利性的东西和加工性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周围绘画特别是水墨画,更要提倡写意的本质,让它成为一个更主流更让大家了解的东西,这样我们中国绘画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

  

  卢琪辉:我们中国画发展到这么高峰了,出了这么多画家,如今,还要发展吗?我说肯定要发展,时代要发展,我们中国画必然要发展。我们必须是民族的,而且是当代的。我们还要向前发展,以后就看年轻人来闯这一条路了。

  

  赵奇:看了这个展览之后,我的印象是这个展览作品都很精致,都很注意技巧,包括个人的风格、面貌都很清楚。我们艺术作品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很重要的。在我来之前看了这次展出的作品,我们当时比较罗丹的作品,认为这些展出的作品本身看起来相当不错。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一个展览把罗丹推出来,法国人说他不现代。罗丹对人类和这个世界有一个整体的看法,还有他的价值判断。作品本身有一个艺术家对世界整体的一个判断。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有没有超出一般人对作品的解读。我们今天所谈的艺术技巧、笔墨等等这些问题,它到底要承载什么东西?这个问题可能是我们今天的艺术家的责任。

  

  张立柱:我觉得大家都知道写意精神,这次展览强调这个,大家嘴上平时都说这是我们的核心精神,但是实际上在实践的时候接触得太少。这次举办这个展览有它的战略意义,尤其这次在上国际艺术节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觉得很有意义。站在大的世界文化范围里,中国强调写意,我们目前是否沿着这条路在走?实际上中国绘画、中国艺术都在写意这条路上。好像画工笔的就不是写意,画粗笔放笔就是写意。这个概念如果混淆的话,中国画的人都在写意,都是有意味的,不管你是粗笔还是细笔,是简笔还是散笔,只要是有意味的,你这个都是在写意。我们祖先的很多画,都是用工笔画的。其实和我们今天全国美展好像作品都是没有意可写的,只是在那里说一些没有意味的话。但是古代的话,就那么一笔两笔,但是是有意的。属于汉字表现出来能表现意,也是需要的。就怕你没有意,而是直接粗率地描写出来。

  还有一个,都是写意,还分大的还是小的。有时候叫意味,有时候叫意趣。我个人认为味大于趣。我在20多年前看一些朋友画画,情趣很好。比如底下偶然出现一些东西,结果就破坏掉了。也有趣,但是和你表达的精神的味不一致,所以只能破坏。大家都在谈写意,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写意到底往哪个方向走?我们还需要认真考量。

  

  姜怡翔:前面的老师们都谈了关于写意的概念,从笔墨、精神、文化,包括趣味这些方面以及书法方面,都进行了全方面的诠释,而且我感觉实际上笼统起来看,基本上是包罗万象。我理解这个写意应该从更大的层面上考虑,这样我们可能会少一点包袱。因为我感觉绘画是具有时代性的,所以中国绘画特别是中国文化在写意方面的强调,在这几年重新强调,这个跟时代是同步的。写意其实张扬的是一种中国的精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和定位。中国文化应该是什么样呢?前面的学者也有谈过。实际上这种哲学思想或者文化说法,我感觉也只是中国文化的一支或者一脉,但是中国文化发展到今天是不是就拿一本《上下5000年》的书就能够概括呢?中国的写意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所以中国精神和写意精神如何传承,从绘画范围来说,首先是通过优秀的作品和伟大的画家来承载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伟大的画家,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包括我们现在在座的一些老师。有些作品实际上是在“文革”之前或者“文革”当中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难道说这些作品就没有写意精神?我感觉是有的。因为它是那个时代的精神的象征,是那个时代的文艺作品,而且是优秀的作品。由于是优秀的作品并且流传下来,所以它就承载着中国的文化精神。所以它就是具有写意性,就是写意精神的具体表现。到了今天这些画家他们的作品不断在创新和发展,有了现在新的艺术样式和精神追求。而现在的新的艺术样式和精神追求也还是顺应了目前大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所以他们的作品在今天这个时代又有了今天的样式。所以我想,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品就是具有写意性的。

  这次“写意中国”画展的举办,它之所以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邀请了一些优秀的大画家。而这些作品不是为了这个展览去创作的作品,而是这些画家长期积累的优秀的作品。所以大家感觉这个不是为某一个展览展出的作品,大家看起来会感觉非常地轻松,可以满足各种胃口的观赏者。

  还有一个就是时代性。现在我们讲究中国传统的时候,容易把它绝对化。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其实应该从发展的眼光看。西方的文化对中国的文化有负面影响,但是也有积极的作用。比如说当下的一些非常优秀的大画家,他们的成长过程也是在接受西方美术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但是它表现的东西又完全是一种非常中国的作品,所以这个问题就说明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写意,概念上不应该是所谓的传统的样式,应该是有发展,而这个发展实际上那种存在的意义也就体现在发展当中了。所以再往后发展,中国画和写意会不会还是像各位这样画呢?我觉得未必。我感觉中国画可能再往下发展,按各位这样画再画上几百年,应该是有一种新的方法。而这个变化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而这种优秀的作品就是中国文化、中国写意、中国精神。

  

  韩硕:今天这个研讨会我觉得很好,我听了大家的发言以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本来真的搞不清为什么叫写意中国?工笔画算不算写意?很多东西搞不清楚,听下来有这种感觉,写意画是一种追求,不能有一个框。好像我今天画一个画,要体现一种写意性。一张画其实你画好了,成功了,实际上就是体现一种写意精神。我是这样想的。今天画展我觉得很好,国家画院到这里举办一个画展,很精彩。好像上海搞这么样的一个画展也很少,展厅布置各方面都很好。

  (编者说明:出席本次画展研讨会的艺术家有: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副院长张江舟,以及著名画家方增先、刘文西、尼玛泽仁、龙瑞、李宝林、于志学、张桂铭、王迎春、蔡超、袁武、谢志高、程大利、郭全忠、张培成、韩硕、张立柱、赵奇、史国良、车鹏飞、马小娟、吴玉梅、何曦、朱新昌、朱敏、丁筱芳、毛国伦、张雷平、张培础、邓明、吴明耀、沈虎、鲍莺、陈翔、张桂铭、蔡广斌、季平、万芾、傅嘉俊、薛俊华、甘永川、曾来德、范扬、赵卫、梁占岩、林容生、何加林、于文江、姜怡翔、刘西洁、李晓军、王辅民、陈鹏等。)


美术报 纪要 00014 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2010大写意国画邀请展 2010-10-23 nw.D1000FFN_20101023_3-00014 2 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