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评说艺术节
《美术报》不是一份传统意义上的报纸
王胜利(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这些年来,《美术报》一直以水平高、影响大的形象在美术界出现。《美术报》所涵盖内容是方方面面的,不仅是专业艺术团体、院校,也触及到比较普及的群众美术。
第三届美术报艺术节是第一次走出杭州,其意义在于通过这样一次专业的学术活动,带给全国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一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西安作为西部的文化重镇,是西部美术的领头羊。在西安举办美术报艺术节,是《美术报》作为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在弘扬中国本土文化、促进西部的美术教育及创作的发展所作的努力。此次如此大的体量与内容,贯穿在多个主题下,很不寻常。从这一点上看,《美术报》的做法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办报了,这是一个包括了美术教育、展示宣传、交流研讨和促进古城文化传统的壮举,是一个立体的展示。
提供一个平台,让艺术界听到不同的声音
骆献跃(浙江省美协秘书长)
今年美术报艺术节到西安举办,我觉得很好。能举一家之力,联合这么多的艺术家、艺术团体,扩大影响,这正是当下美术界所需要的。
《美术报》通过十多年的经营打造,其辐射面早已超越了地域局限,因而,此次在陕西办展览,无疑将进一步加大自身在西部的影响。如果有条件,将来的美术报艺术节转战各处,通过一年又一年的扩大与积累,这份报纸必将越做越好,影响会越来越大。
今年的艺术节中,有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陶瓷、水彩等多个主题展览,打破了地区性的条条框框,不仅是自身熟悉的画家、朋友,也让我们看到有更多的优秀艺术家参与其中。通过举办活动,不仅仅是自身的运营,也吸引更多的艺术观念在此交流争锋,对于艺术家而言,无疑也将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作为一家媒体,我认为《美术报》就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我们也看到这种思路不仅仅体现在办报中,也体现在很多与《美术报》相关的活动中。祝美术报艺术节越办越好,为我们浙江美术界争光添彩!
对当地文化氛围的一次大冲击
范华(陕西中国画院院长)
一直以来觉得《美术报》都是一份为画家着想的报纸,《美术报》的朋友都是些亲切贴心的办报人。此前了解到第三届美术报艺术节要在西安举办时,我就很兴奋,我们也都愿意通过各方面的协同努力共同推进此次的活动。将《美术报》越办越好,将美术报艺术节越办越好,应该是很多美术人共同的心愿。
在西安或者就整个西部而言,艺术思想相对比较单一,而美术报艺术节带来的众多丰富的展览,和各种艺术形式必将会对当地的文化形成一个冲击,这种冲击包括视觉上、观念上的,更是圈内、圈外的。愿美术报艺术节继续走出去,越办越好!
入选年度人物,既是鼓励,又是鞭策
周志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2010年度人物获奖者)
《美术报》作为一家美术刊物,同样在我们书法界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力。我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能够入选“美术报年度人物”,感到既是一份意外,又是一份感动,从中看到了《美术报》对书法事业的重视。对于我个人而言,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让我更有动力和信心在书法界大刀阔斧地开展一系列工作,带领上海的书法事业继续前进,进一步加强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韵味和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
眼光放远到海内外
王秋童(香港美术家联合会主席)
《美术报》作为一家全国的美术专业报纸,创刊至今已有18个年头,可以说办得很成功,不仅在内地有着很好的口碑,在香港的很多美术爱好者心中,也有着良好的媒体形象,是我们香港人了解内地美术事业发展的信息渠道,每周必读,不可或缺。而美术报艺术节的举办更是拉近了读者与媒体的距离,从报上到报下,从杭州到西安,进一步拓展了《美术报》的品牌影响力。
此次美术报艺术节离开浙江,来到西安,可以说是一个新的举措,希望《美术报》发展的步子能够更快更稳,争取把下届美术报艺术节放到海外举办,进一步加强《美术报》在海内外华人美术圈的影响和号召力。
各流派、多方位的集中展示
钟孺乾(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我对《美术报》很有感情,一有活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美术报》,它的受众面很广,也很普及。大家都把《美术报》作为宣传、交流的平台,美术报艺术节的举办有利于艺术家的交流以及艺术品的收藏,我很高兴来到西安这样历史悠久的古都,它与杭州的交集,让一年一度的美术报艺术节看起来非常有意思。
我认为,成立画派的先决条件就是封闭,也就是地域性,现在的信息完全是通透的,各地都在有意识地去做区域性的展览,并且越来越多地加强各地、各流派之间的对接,这是一种趋势。《美术报》正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情,集中了各地的画家群体,形成真正的学术大流派,这很有意思。
艺术殿堂与强势媒体的联姻
赵治平(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
很高兴看到美术报艺术节在浙江举办两届的基础上,今年首次走出杭州,来到古都西安举办。《美术报》是一个功能强、社会影响大、学术品位高的交流平台,在美术界是一个份量很重的强势媒体。对于画家、社会所关注的问题,《美术报》的言论都带有引导性。
《美术报》近年来始终探寻更为广泛的发展天地,加强学术交流,在当代文化新的发展语境下不断拓展美术媒体的强势效应,艺术节是《美术报》不断探索新领域的重要措施。本届美术报艺术节有两个特点:一是走出杭州,与其他省互动交流;二是与当地的优秀艺术平台——美术馆联姻。今年美术报艺术节与美术馆联合,是强势媒体与艺术殿堂联姻,是一个相当好的创举。
美术报艺术节的一年一年推进,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同时也带动了不同省份的美术发展,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美术报》办报不保守
陈家泠(著名画家、2010年度人物获奖者)
《美术报》作为一家媒体,在美术圈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办好报纸之余,《美术报》办报不保守,又开拓出了美术报艺术节、“美术报年度人物”等新的品牌活动,并且还办得有声有色,一年比一年精彩。今年美术报艺术节独辟新径,移师古城西安举办,并且提高了展览规格,所有展览都是组委会组织策划的主题性邀请展,组织了多个地域和不同艺术门类的专题展,从国画到装置、从江南到陕北、从名家经典到艺坛新秀,门类丰富,将媒体自身的资源优势成分发挥出来,让我们体会到《美术报》办展的丰富性和学术性,既对读者负责,又对画家负责。
立足江浙沪,放眼大美术
杨维民(批评家、策展人)
《美术报》是一份全国性的专业媒体,虽立足于江浙沪,但它的视野是关注整个中国大美术。艺术节与报纸结合的活动,这也是一个方向。做了两届之后,移师西安,它的意义反响更大,再次表明《美术报》不单单是地方报纸,更是在中国颇有影响力的大的美术专业报刊,它“走出”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美术报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每年通过读者评选、专家点评、网站投票等选出最终推出的十大年度人物,也体现出了美术报艺术节的专业性和群众性,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另外,以展览形式来展示国内各地方艺术家新的一年来的创作,这是件非常费精力和麻烦的事情,但美术报艺术节展出的画种之多,层面之广,令人称赞。
应当说,《美术报》在举办艺术家和推举年度人物的同时,自身也扮演了“创新和担当”的角色,我看好《美术报》!
《美术报》对农民画的重视让我感动
金花(农民画家、2010年度人物获奖者)
我没有想到自己能获奖,感觉很突然。我觉得以我的水平不应该被选上。当我接到电话时就在想,怎么把我评上了,我没有这么高的水平。一直觉得是在做梦,简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这次来到西安,参加第三届美术报艺术节,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感谢。说句实话,我以前见得太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原来总是在家里待着,孤陋寡闻,什么也不懂,这次可以借美术报艺术节的机会,看到这么多展览,对我来说,开阔了眼界,我感到很开心。
我没有想到的是,《美术报》能够那么重视农民画,这让我很感动,也很感激。这对我们农民画家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并将激励我们进行更多的农民画创作。我希望《美术报》能多举办农民画展,带动更多农民画家的积极性,对农民画的发展也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