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5版:设计

手冢先生

  我住处外的转塘象山路,在城郊的发展中日益成了一条喧嚣的通衢。尽管已至冬季,可即便到了深夜,仍不时有货车司机摁响喇叭,尖啸疾驰。当然,镇上更多的是穿梭来回、搭客挣点儿“流水钱”的“小三轮儿”——它们颤巍巍加足马力,可终要被更大的“轮子”抛在身后。

  不过,如此的“竞逐”倒常能令我想起夏末的一个夜晚,一条狗、一部归家的“小三轮”,还有一辆急于奔命的大货车:货车司机同样长久地鸣笛,左冲右突。可很快地,在丁字路口,他将前进的目标直指一条不知往哪儿闪躲的黄狗。只是这狗,却还紧紧贴随着身旁同样在“飞驰”的“小三轮”——或许吧,飘摆摇晃着的小车上的主人,应该正要带着这条并不出众,但却极端忠诚的狗儿,于阑珊灯火和习习夜风中归家……

  必须承认,我很难准确猜知他们和它的心思,是调侃、还是愤怒,是捉弄、还是惊慌。可我总觉得,那是一个真实但又多少有点儿扭曲的“新民间”:狗儿和主人都在享受一天难得的亲近与舒心,而大车司机恐怕才刚刚开始他艰难的一夜。至于我,似乎成了这一切莫名其妙的旁观者。

  是啊,社会在前进,人要发展,可正如许多论者屡屡提及的那样,我们常常在生活品质、社会地位实现“飞跃”之后,发觉面对那再也回不去的过往,所谓眼前的成就似乎又总是少了点儿什么。事实上,这些话题,东瀛的那位“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虫先生,早已用他高妙的画笔作了大量的铺排和劝诫。

  因为出版社的机缘,在先生辞世20周年后,我较早便拿到了那册并不厚重的小型文集《手冢治虫:我的漫画人生》的中译本。惭愧的是,我读得太慢,新的一年又要来了,这才终于决心,为一篇短短的书评起个头。

  当然,我想首先值得强调的是,先生之所以会对社会和世界产生那么多细腻的观照与描摹,其根源便在他那独特的性格与经历上。可能一般读者并不清楚,除了漫画家这个广为人知的角色外,先生还是大阪大学医学部毕业、取得医师执照的医学博士。是的,他放弃了“治病-收费”的“生存法则”,居然甘愿埋首案头,依着个人从小到大矢志不渝的兴趣,坚持用绝不“老辣”和“市侩”的画笔,实现了一种最高的人的体验——对“活着的感慨,对生命的珍惜”(p62)。

  在国内生活久了,人似乎还有一个毛病,即我们特别能够接受如此一组评论“大师”的语汇——“大气”、“老辣”、“成熟”,等等。一如那位有幸为此书写下充满官腔的“悼词”的年轻人,这种畸态的赞美,对于手冢先生是完全不适用,甚至是亵渎的:你会觉得“缎带骑士”是“大气”的吗?你能说“阿童木”还挺“老辣”吗?你能指着那只可爱的小狮子雷欧说他“成熟”吗?很显然,不能。可这却又是手冢先生的苦恼——他刻画“阿童木”,实际是要提醒人们“失控的技术也会引发社会矛盾”。但很遗憾,先生自己也清醒地意识到,他“想说的(并)没有传递给读者”(p69)。

  先生以为“人类不过是愚蠢的一介生物罢了”(p81),可在“最近的社会体制下,人们只是优先考虑如何过好每一天的处世术,逐渐丧失了人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p124)。所以,先生强调,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需要有一种“教授有关生命整体的教科书”(p133)。这,真是至理名言呵!现代社会里,教育已是人类成长必不可缺的阶段与环节,但,教育绝不是将“学生们”最后轻率地投入一个个需要用惨白青春与生命来冶炼的灰色大熔炉。社会更不应该是这种炉子的“特许制造商”。

  世界既有险恶,也有美好。但世界本质是完整的。我们不需要人为地规划美好,更无需人为地制造险恶。正如先生所见的,当一位被医生最终“宣判”的垂死者面对末日时,那“一直疼得皱眉的脸”、“看过去就让人真的感觉悲伤的脸”,“在那一瞬间突然变成了神秘的美丽的脸”,变成了神的脸(p71)。

  作为个体,我们人人最终需要为这个世界和宇宙提供的,正是那种直面美好与丑陋,并最终战胜虚伪的美与真实的恶的,真诚、率性的勇气与工具。

  先生还说,“要谦虚”,“要谨慎”,“要有人情味地交往”,“绝不能高傲”(p165)。我想,对于中国人,还得补一句,要宠辱不惊。


美术报 设计 00045 手冢先生 2011-01-08 nw.D1000FFN_20110108_7-00045 2 2011年01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