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画家

念 兹 在 兹

——鞠慧与中国水墨艺术

  ●当代图像艺术世界的姿态是多元的,仅从大量的后现代实物艺术的作品去看,艺术似乎已处于与生活世界的现成物可置换的位置上,一般艺术批评理论或依附于哲学的那些言说,以及由一堆形容词设计出来的解读句式,已不能合宜地阐释艺术之现状,更不能如其所是地抵达艺术自身了。

  我们这个时代艺术的界线似乎已模糊了。何谓艺术?当我们这么去发问并置身于这个发问之中时,才会有所惊异地感觉到,艺术,并非是一个常识意义上已了然在先的东西,它其实还是一个有待应答的问题。

  艺术,吁请着我们重新去理解和领会它。艺术作为问题,已急迫地要求着一种合乎它自身的应答。应答的道路,是从旧事物中开辟出来的,就艺术批评而言,合乎艺术的应答,出自不被旧事物所蔽的发韧于思的本真的言说。为此,我尝试带着何谓艺术这个问题,进入到鞠慧近期的水墨作品中去。

  

  ●水墨画家鞠慧在中国水墨传统中修为已久了,从水墨技法上看,可以说,他已娴熟到可自如把握又不被技法所役的状态。我的目光并不首先聚集在技法这个地带,而是先让开它。让开它,是为了把这些作品,先行置入中国当代艺术与水墨传统的对峙之中,去看这些作品可能的位置。当我把它们放到这个交锋地带去看时,才发现这些鲜活的水墨作品并不“入类”,它几乎不倾向于这场争执的任何一方,它以敞开的姿态居间性地在场着,却并无当代水墨文本中常见的那种折中气息,它既自觉出离了传统水墨的写意范式,又不呼应当代艺术某些已约定的东西,这些有着水月镜花命相的作品,事实上是独立于这场争执的。那么,鞠慧是不是对这场对峙不感兴趣呢?

  可以说,鞠慧对这场对峙的关注,可能更甚于那些应酬着的艺术批评家。

  是什么在对峙?对此,鞠慧与大多数艺术家的理解并不相同,他认为,被批评界从文化上渲染着的当代艺术与水墨传统的对峙,不是由艺术自身去担当的事实,艺术之为艺术,并没有差异着的艺术形式上的根本性对峙,对峙着的是我们在生活世界中对艺术的理解。这种对艺术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对峙,一旦被误解为是艺术自身发生的对峙,批评家们为掌握艺术批评的话语权,就极有可能从“我思”这个可疑的主体位置上,对艺术作品进行霸权式裁决,不幸往往在于,这些有关艺术的断言,它不仅消解了包括差异之形式在内的艺术复义性,从而遮蔽了艺术,又混淆了事物正在交待的关系。

  也许,正是源自于这种异于常识的理解,鞠慧的水墨作品并未被牵制在对峙的批评话语中。

  

  ●回转到他近期的一些我尤有兴趣的水墨作品中来,我首先看到的,不是传统水墨画中由笔墨含混告知的那个“似与不似”的图像(大部分水墨画家滞留在似这个词限定的逼仄空间里),这里也没有文人们托物言情时对物的依附或附会式的笔墨,直接左右着我们目光的,是由直觉的线条与呼应着的聚散不定的墨,在宣纸上绽出的另类画面秩序。

  这似乎还是一种在经验世界不曾见识的另类秩序,它是原初的给予性的,它不具常态,它之非常在于,笔与墨在创造性的相予中葆有着相应的力量,相应中生发着的这些线与墨,不是在限制中求取结构上的稳定,与之不同,这些转换中的灵性充沛的线与墨,在相应中相互给予着。而且,这是一种在让出意义上的给予,让出的是空间,它不是通常画家们在画面安置物像时被设计着的那个空间,这个由让出而在的空间保持在鲜活状态,并预先无言地为可能之物的出场接纳了可能性。正是由这种相应、给予和让出中的写意之写,才产生出了别开生面的画面形式,这是一种异质性的开放着的形式,我们或许可以从不同角度进入它,但它将仍是陌生的且不可重复。

  有批评家可能会问,这些作品到底显现了些什么呢?如果仅此而已,它不就是纯粹形式了吗?人文历史以及现实之现实性呢?人呢?我想,只要我们不处于只看不思的状态,作品就已喻示着正在被问及的东西了。

  现在,从作品的另类秩序的叙述,我们再具体到笔墨这个老话题上来谈,我认为,没有鞠慧在笔墨上的修为,这些作品是不会完成的。鞠慧是从水墨传统中游刃而出的,这与他对水墨写意另有领会直接相关。中国文人画家对写意中的这个意,是从意思、意趣、意境方面去解读的,鞠慧认可的是“意”这个词中最具动词性也最切近艺术的那部分,这就是意会、意想。所以,从写而出的乃是意想与意会之物,而水墨写意中的这个写,是水墨艺术家让笔得以在宣纸开展的直接性的行为,鞠慧对中国书法也已浸润多年,他将草书用笔出人意料地带入到水墨写意中来,从艺术效果看,如此这般地去写,他水墨作品中线条的骨感更丰富了,以写入画,也避免了我们从中国水墨文本中经常看到的画面的瘫痪。我猜度,这也许是中国水墨画创作的一个醒人的方法。

  我以此叙述的方式来解读这些作品,我果真进入了鞠慧作品之中了吗?我似乎还有话可说,它们可能属于由作品解读而来的文化联想,抑止一下吧。

  

  ●我不想说鞠慧处在中国水墨艺术家群体的什么位置上,这涉及一个艺术家的身份问题,艺术家的身份,不是由艺术批评家给出的,艺术家这个身份,是在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漂移着的身份,它在作品中漂移并被作品滋养着,艺术家的身份,是由作品去充实它的,艺术作品的品质,决定着这个身份的价值,一个艺术家,如果能自觉到这个身份的未完成性,他的艺术生命便仍在绽开的可能中。鞠慧正以他的作品预示着这个身份。

  2010年12月9日于南京

  (作者为著名文化人、诗人)


美术报 画家 00014 念 兹 在 兹 2011-01-08 nw.D1000FFN_20110108_3-00014 2 2011年01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