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7版:副刊

滕王阁下的思索

  北方的秋来得利利索索,仿佛是孩童的小跑,冲冲撞撞。才至夏末,就有了一层秋雨一层凉的味道。南方的秋来得迟而又快,是暂停观望的游客,匆匆而过。临近中秋,方显出一阵秋风吹枯叶的声响。

  我,一个北方来的访客,在南昌已经三年了。仍然还保留了那一分逢秋远望,三分思念,七分怀古的习惯。在南昌,中国城市千篇一律般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并不适合忆旧者的回顾。在这里,唯有“滕王阁”这一个词能令我魂牵梦绕。记得第一次踏上红土地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这个词,因为它能给我一种熟悉的感觉,一种家的味道,一种唐的气息。

  每个秋季,我都要挑一个黄昏去看看“滕王阁”。我从未登上过滕王阁的阁楼,而是每次寻找一处视野开阔的江滩去望着阁楼,用心看望着“滕王阁”。我知道,滕王阁已经不属于唐韵弥漫的过去,不再是诗书传诵千年的“滕王阁”。我不想让现实的真相碾碎自己珍惜的怀旧感。我所需要的只是静静的望着它,咏送着唐诗,思索着 “滕王阁”的美。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物换星移间,走过几度秋。物是人非,唯有槛外的长江空空荡荡,独自流逝!

  南方的南昌有一座唐楼;北方的西安是一座唐城。从唐城到唐楼,拥有的是一分睹物思人的回忆。从唐楼到唐城,体味的是一种乡土凝固的气息。两个建筑,跨越着黄河、长江,万里相望。一种心境,穿梭着盛唐、现代,千年相视。唐楼依旧,江山几易;年年秋愁,代代相似。

  站在赣江的一侧,融入那岁月的空间,除去凡世的嘈杂,心相约那美丽的“滕王阁”。那楼阁橼雕和红漆绿栏,朦胧在风雨云月的变幻里。那吱咯作响的木梯,在星空微风中,哭泣着千年脚下的故事。那细散的尘灰与渐渐腐朽的高柱,所发出的幽冷气味相混合。那远远的秋风潇潇地流动,推开沉醒半分的门窗,拨动阁角的铜铃,倾流出自然的节奏,叩开每一个迷恋于历史之间的旅者……

  阁中帝子今何在?世间风流转头空。在“滕王阁”中,看滕王阁旁,努力寻找两者不同气息的倩影。“滕王阁”与滕王阁,变化的是时代的特征和世人的喧闹,不变的是高阁的名牌与忧人的叹息。而变与不变之间的是季节的流转、日月的升落。

  命运的轮回,生命的存去,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瞬即逝。我叹息着人生短暂但又自豪着人生的伟大。我眼前的滕王阁和过去的“滕王阁”正是这混合着悲喜情愫的渊源。白马过隙的时间里,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没有碌碌无为的放弃信仰和追求幸福的人,不断地改变和创造自己的生活。正如这滕王阁几经毁建,却屹立江边。虽然它已不是过去那饱含盛唐气息的“滕王阁”,可它还有融入这个时代的滕王阁韵味。

  远处江滩的对岸,滕王阁楼旁,淡云静飘着明月的银光,西风吹拂着万星的摇动。江边若明若暗的渔灯伴随着汽轮的鸣笛,在泛色的江中漂浮。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装饰着巨桥高架,飞驰其上的流光溢彩般的车流,将那现代气息的画卷镶嵌在滕王高阁下的夜空,张扬在路人的笑容里,深锁在季节的流转中。美好和谐的气息俨然成为新的滕王阁精神,这座英雄城的精神。不同与故去唐代的雍容华丽,而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努力和乐观。

  南浦的浓云带来了西山的细雨,淋湿了我的肩头,激起了江水的微纹,轻掸着街上的微尘。天色已晚,骤雨降至,我不得不离开这美丽的“滕王阁”,离开夜色的滕王阁。渐渐地离去,回望滕王阁,沉静而孤独的高阁用那尖顶直檐的长影刺破乌云的暗潭,展示着沧桑的架骨。渐渐地离去,回望滕王阁,剩下了天际边缘模模糊糊的点点黑痣。


美术报 副刊 00047 滕王阁下的思索 2011-01-08 nw.D1000FFN_20110108_8-00047 2 2011年01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