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9版:鉴藏

中国风格 时代丹青

——大翁中国画唐云艺术馆展研讨会摘要

  由中共永嘉县委宣传部主办,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唐云艺术馆协办的“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大翁中国画唐云艺术馆展研讨会”于2010年12月31日在唐云艺术馆举行。研讨会由《美术报》副社长蒋跃先生主持。

  蒋跃(《美术报》副社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首先,热烈祝贺大翁先生的画展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唐云艺术馆展出,在辞旧迎新的最后一天,展览很有意义。曾经潘天寿先生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过一个观点,曾谈到中国绘画的基础不是素描,是书法。要跟西方绘画拉开距离,所以我们今天反观中国画的很多问题,由此认可潘天寿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深认识,他的学术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中国绘画的造型方式、方法,包括对生活观察的方法、视角、表现,跟西方绘画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中国人讲绘画是“外事造化,中得心源”。大翁先生的作品就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就是造化,而且是心源,这两个特点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大翁先生的作品格调清新,构图新颖,造型其绝,有他自己艺术的风格。他的中国传统笔墨传承了“八大山人”的艺术理念,同时融入他本人对时代的理解,对生活的关注。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赵宗藻(著名版画家、中国版画协会副主席):我看了大翁先生的画展以后,想到了一点,因为他没在专业院校里学习过,能画出这么精彩的作品,实在难得。特别是他学画的经历,开始是以书法为主,这一点我们值得重视,他的国画作品就是在书法训练中发展进行的。

  由此让我想到,在现在的院校教学中,“第一口奶”很重要,当然第二口、第三口也非常重要,就是要吃什么样的奶,太重要了。这个案例对院校是一个很好的范例。现在院校里的教学分成两端制,基础课阶段,学生不分专业,都在上基础课,应当把书法正式列为基础课里一个课程。通过大翁先生的例子,很值得作为一个范例来说明,对我也是非常大的触动,我觉得很好。

  尹舒拉(浙江美术馆业务部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我仔细看了大翁先生的作品,大翁先生的绘画比陶瓷作品更令我佩服,在纸本上画的人太多,你纸本上的作品就像蒋跃先生刚才讲的,能够有清新的感觉,这很难,就等于我们现在用普通话说话,要感染人很难。在纸本上画的花鸟,比山水好,好的原因是什么?除了你吸收中国的传统笔墨,如“八大山人”的优点外,另外你的乡情始终在你的绘画中流露,将家乡的一草一木融入你绘画艺术中。你不是纯粹的从技术到技术,从笔墨到笔墨,虽然你离开家乡时间那么长,但是你对家乡牵挂的情节能够打动我。刚才看了你青花器皿画得非常的精彩,水墨的东西在青花上能够完全地体现出来,同时又体现得淋漓尽致,很难得,我很喜欢。 

  王鹏善(南京市钟山园陵管理局局长):今天这么多老师在这里,听了以后很受启发。我也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对将来的绘画及学术需要怎样去走,现在社会的浮躁,这是令人担忧的。这不是一个领域的事情,在绘画界、书法界可能也排除不掉,这样就影响我们绘画作品。如今常有人打着创新的名义来掩饰自己的不足,这很可怕。刚才各位老师讲大翁的功底很深,我赞成。大翁我和他接触过,他不太善于在社会上进行交流,他不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他才有更多的精力研究学问。

  当今艺术大家总在提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不要创新?当然要创新。但是都没继承好传统,怎么去创新呢?就是继承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继承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把功底打扎实,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是完全可以的。

  金晓霞(唐云艺术馆策划部主任):大翁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率性,做事不圆滑。一个艺术家给人怎样的第一感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绘画可以打动观众。大翁先生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很喧哗的派头,但是他用他的绘画语言感动观众,这个不是靠很花哨的语言可以做到的。对艺术家而言,生活,是绘画的根本。而对唐云艺术馆而言,做一些精彩的活动,这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大翁: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谢谢大家今天来参加我的展览。我没上过学。这次来杭州我认识了金主任、赵老师、蒋老师、尹老师、南京的王局长、浙江省军区司令傅怡等等,我非常激动,也非常高兴。在绘画艺术上,我学八大山人,学吴昌硕,学潘天寿,他们的绘画大家都喜欢。潘天寿纪念馆的人都知道我,我去那里,就看他们为什么这么画,思考我为什么画不出来,我对艺术特别地执著,我现在还一直在学习。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和认可!

  蒋跃:谢谢大家,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的研讨会不再继续下去了,今天尽管寒风凛冽,但是我们迎来了大翁先生的画展,而且能够在这里举行这样的研讨会,很高兴,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再次祝贺大翁先生的画展圆满成功!


美术报 鉴藏 00049 中国风格 时代丹青 2011-01-08 nw.D1000FFN_20110108_9-00049 2 2011年01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