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2版:展事

文章导航

衣被艺人 非一代也

■卢炘

  今年是潘天寿先生逝世40周年,由潘天寿先生昔日的学生顾生岳、朱颖人、孔仲起、吴永良、童中焘、吴山明、徐震时、张立辰、马其宽、程宝泓、王辛大、钟育淳、金林观、应洪声、李苇成、钟长生、王林峰、周洪海等18位书画名家汇聚作品,继在宁波美术馆举办大型书画邀请展以后,1月18日至28日又应山西省文联之邀,在省城太原的山西省美术馆(筹)亮相,两地美术界盛享美术大餐。在宁波美术馆展出时正逢文化部“全国美术馆工作会议”在此召开,各地美术馆馆长对此次展览评价很高,作为全国十大美术馆之一的宁波美术馆组织的这次书画展非常成功。为满足观众要求,画展不得不又延长20天展期。太原的展览就作品而言,增加至200余幅,多数为精品力作,布满了8个展厅。山西省文联称此次画展“规模之大,参展大家之多,覆盖面之广,艺术层次之高,是山西历年来少有的。”“作品中透出一种闲静、冲和之气,一种纯粹率真之意。我们能从他们精湛的画艺中,看到他们对潘老的艺术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理念的深刻理解和精彩演绎,同时也看到艺术家们各自所具有的不同探索和创新。”近日西安、珠海、义乌等地的美术馆纷纷提出了展览邀请,巡展计划正在安排之中。

  20世纪全球化浪潮日益迅猛,有关民族文化艺术的生存和发展成了学术界一个颇有争议的突出议题。在中国画领域,这种纷争显得尤为激烈和持久。概要言之,这个时期出现的取消论、融合论、特色论三种不同主张的争论,跨过了世纪,而且直接影响到今天中国画的创作和走向。“取消论”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所以没有多少市场。“融合论”立足于取长补短,如果作为个人创作的取向,百花齐放亦无可厚非,但作为一种口号提出,潘天寿公开反对。他说:“我向来不赞成中国画‘西化’的道路。中国画要发展自己的独特成就,要以特长取胜。”他站在中国的文化立场上,主张“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个人风格要有独创性”。他就民族绘画的独特性与独立性、人品与画品、心源与造化、传承与创新,以及绘画技法等都有极精辟的论述。尤其是潘天寿关于民族艺术的发展思路,其艺术思想和艺术教育思想贯穿着其整个艺术人生,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民族艺术的发展轨迹。 

  通常画家属于情感型的比较多,多绘画实践而少理论阐发。但潘天寿却是属于非常理性的艺术家,他总是从高处、远处、大处着眼,从实处、 近处、细处着手。他的绘画理论非常严密辩证,特别富有时代性。他的绘画实践又最贴切最好地体现着他的理论。

  我们完全有理由称潘天寿为“特色论”的旗手,他有关发展民族艺术的学术主张具有鲜明性、针对性和一贯性。潘天寿是“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之一,是当仁不让的“现代中国画教学的奠基人”。

  本次展览远非潘老学生的全部,这是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国画系1965届毕业生为基础并约请了前后几届老同学组织的作品展览,尽管准备有点仓促,但潘老学生的面貌已基本得到反映。顾生岳、吴永良、吴山明作为人物画的领军人物,童中焘、孔仲起作为山水画的领军人物,朱颖人、张立辰作为写意花鸟画的领军人物,早已家喻户晓,全国认可;另外如徐震时、马其宽、程宝泓、王辛大、李苇成等的佳作也非常出色,宣传推介远未到位。潘老的学生确实非同一般,诸位在潘老的艺术思想指引下,站在中国的文化立场上,深入生活,坚持弘扬民族绘画特色,有选择地吸收世界各民族绘画之精华,对中国民族绘画的精神性,对学养、格调、人品、境界不倦追求,并以各自出色的创造性成果向世人证明潘天寿学派已蔚然成形,潘天寿艺术后继有人。

  艺术大师潘天寿可谓“衣被艺人,非一代也”。

  (本文作者为潘天寿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潘天寿纪念馆原馆长)


美术报 展事 00032 衣被艺人 非一代也 2011-01-29 nw.D1000FFN_20110129_3-00032 2 2011年01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