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8版:展事

文章导航

元气淋漓幛犹湿

——读王林森的画作

  王林森同志长期担任党政领导工作,繁忙的公务活动之余,仍醉心于从小酷爱的绘画艺术。几十年下来,结交了不少画坛名士,常挤时间畅游墨海,画作技艺日臻完善。近日观其新作,不觉吃了一惊,可谓气韵生动、浑元大气之佳作也。

  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论”,其中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顾名思义,“气”,乃是指气势、气魄、气度、气息等;“韵”,则包含韵律、情韵、风韵,蕴含着形象的律动和作者对所描绘对象的理解和感悟。从内涵上理解,气韵一是指作者对描绘对象、神韵及其生命力的刻画;二是反映作者个人的审美情趣;三是作品所传达出的各种形式美感,如线的律动、墨的韵味、色的点染以及章法、节奏等。王林森的作品皴擦点染,形象生动,水晕墨章,依法有度,境界颇为宏阔,格调非同一般。

  我曾看过王林森的一幅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作的画《赣鄱腾飞》,其笔墨精到,意境高远,丹顶鹤飞翔姿态优美。作者巧妙地将传统笔墨与现代山水相结合,既展示了扎实深厚的功底,又以超越前人的角度有感而发,展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乃是一幅立意积极、引人入胜且赏心悦目的佳作。

  相比于《赣鄱腾飞》,王林森的近作《云起鄱湖鹤满天》境界更为辽阔。作者将自然之景与心中之境完美融合,在刻画瑞鹤飞舞的同时,还以苍郁的笔墨渲染营造了一片湿地美景。这既是自然之景,又是作者的胸中愿景。观此图,我们既可体会到王林森画作展现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又能体会到他的博大胸襟与气度。

  由此亦可证明,意境乃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是客观景物化为主观情思的抽象印记,故中国画家常以最善于展现中国画意境的山水题材为媒介,抒发自己神往之意境。美术界普遍认为,王林森的作品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集中描绘江西的山山水水,且表现题材内容丰富,井冈之雄、匡庐之秀、三清之奇、龙虎之韵、鄱湖之浩淼皆在其笔端一一展现。他将现实之景与胸中之景融会贯通,从中寄寓着对家乡美好未来的憧憬。二是以山水画为表现载体,将传统章法与现代造型观念相结合,笔墨酣畅,气格罡正,没有媚骨俗态。其《山雨欲来》、《三清神韵》、《万山红遍》、《龙虎山印象》、《瑶里茶香》等作品,线条苍劲有力,墨韵清新生动,在行笔的穿插交错、线条的疏密聚散、笔力的强弱刚柔、起复、转折等方面变化丰富。三是构图新颖别致,不落古人窠臼,也不入今人俗套。如《井冈日出》的构图就不拘一格,在古人画一角的方法上加以延伸,以大片云海衬托出日光,在视觉的表达上有独特的韵味。

  王林森平常为人爽朗大气而又平易近人,这种性格特征反映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则表现为画面境界辽远,构图大开大合,笔墨纵横纷披、老辣苍厚,水墨晕染层次丰富。由此也带来了他绘画的另一个特点,即长于云海的渲染刻画。在《云海拥月》、《庐山云瀑》、《云漫井冈》、《遥接云天》、《山因云而弥高》等作品中,他放笔抒意,用墨清爽,沉着痛快,不拘泥于细处,反而照顾到了整体,以笔墨的叠加表现了深邃的层次,是可谓墨分五彩的妙用。而且他画云,较少采用常见的勾线与洇染之法,而更多的是用他自己所总结的“拖水带墨”、“写云见笔”之法,这在画坛也是极为少见的。

  当然,要达到这种功力不仅得靠天分和悟性,更要靠持之以恒的精神毅力。王林森深知转益多师、博采众长之道,他悉心临摹过范宽、沈周、石涛、八大山人等古人的名作,更仔细研究了傅抱石、李可染的作品,还与当代许多名家谈艺论道,虚心求教。他长年刻苦治学作画,乐在其中,在从政之余耕耘于艺事,用画家的眼光观察、写照江西的山山水水,画笔也自然表现出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殷切期盼。他这样做,其实与中国的书画传统也是一脉相承的。我国历朝历代的书画大家,固然有出自山野市井者,但更多的,还是官场文人雅士或曾入仕途者。

  王林森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名誉主席,深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坚持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自然,将赣鄱大地的风采与神韵尽现笔端。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感受到苍茫山野、飞湍急流和磅礴云岫之气势,又能欣赏到奇峰怪石、古树幽林之神韵,更可以体悟到春意盎然、平和宁静的和谐之美。而这一切,都是作者用他那坚实厚重又蕴含灵动的笔墨营造出来的,真可谓“元气淋漓幛犹湿”。


美术报 展事 00048 元气淋漓幛犹湿 2011-02-12 nw.D1000FFN_20110212_2-00048 2 2011年02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