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55版:副刊

洗砚池边

书写札记

  一

  近日苦思书法不得,姑且弃笔,卧听古琴。古琴像极书法,它的音节有限,自然也就免去了许多繁杂俗物。其弦空灵而自由,又给了操琴者无限的创造空间。音节的长短相形,清浊相映,其间或又以游丝余韵连缀,使其段落间跳跃隐有雅趣。重浊时或如苍山点松,清灵时或如清泉细流,交融后更开启无限意趣,真真是千曲万象,各得趣旨。听《鸥鹭忘机》,有如江南景致般温婉缠绵。其音节间多有游弦,然余音多变化,且节奏长短不一,因此每个小音段听来虽有相似,却又各具风姿,恰如游历西湖之景,虽大体相似,然细节处却又各有妙趣。其通篇之气,清且齐。听《秋水》,有如携高士同游,其间隐有高古清奇之气,却又非我等愚鲁之辈,可以描述。每听此曲,便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冷眼旁观其风云变化,我欲有所为而又无物可使作为,转欲无为又似已置身其中,皆为我所为。是为乎是无为乎?辗转思量中,一曲已尽,复又抛开,且享当世之乐!听《忆故人》,则有苍茫悠远之情。每个音节中都仿佛饱含沧桑与惆怅,其间忧思,欲说还休。一曲听罢,怎教人不有夕阳之叹!其间音节连缀,似是以扬弦续音辅以游弦连丝,因此诸多惆怅,虽惆怅入骨,却力道无消,悲戚而不失苍劲,是为大悟大悲也。

  由此念及书法,心中忽似有所领悟。若将书作一篇比作古琴一曲,则每个字都是篇章中的一个音节。单个音节无论有多精彩,也不足以给听众心灵的震撼与情绪的感染。只有当它与上下音节相契合,才能彰显自身的音质特点,才会显得饱满并给予震撼;而只有当融入乐章的整体情感中,其个体音节才被赋予细节处的微妙情绪,方显其深切感人。音节工具虽一概有限,但作曲者此时所思不同于彼时所感,所做之曲自然各有天成之趣,又岂会呆板雷同呢?

  二

  若将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做比较,那么中国艺术当中的情感表现无疑是较隐晦的。如果说油画所传达的情绪是地球造山运动那瞬间的动荡冲击,那么传统绘画与书法所传达的则是造山运动后与自然漫长的磨合所达成的默契。因此,书法的表象特征无论是苍拔还是妍美,无论是迤逦嶙峋还是温和舒展,它都已具备了隐秀的素质,这是书法所用材料做出的选择,也是中国文化做出的选择。当书写者沉迷于逐字把玩时,书法几乎开始疏离感性了,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安排,倚正对照,都经过了理性的控制与分析。但若是抽身远引,观其行气,其间参差错落又似有着丰富缠绵、瞬息万变的情绪。

  可知道书法之趣味,在若远若近间。若是在书法中沉迷太过,只见片石,不见群山,难免流于机巧,若是在书法中抽离太远,只见群山,不见片石,则又情绪过于笼统,难免经不起推敲。此中修为,断非一朝一夕可争之,我又岂可妄求急进?

  古人论艺,总将人品、艺品合而论之,其中道理,大约便是告诉后人修艺必同时修心。技之物易得,神之髓难求。修心者必须不拘于一时段、一事物,而应时刻以自然造化为师,以古人为师,从思想、见识、品格上不断提高自我要求,始知何为“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否则,为书画者若不明造化之理,若无有包囊宇宙之胸襟,又怎能在方寸之地上创造无限空间意象?又怎可在艺术上求得清气?又如何臻至“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境呢?


美术报 副刊 00055 书写札记 2011-03-19 nw.D1000FFN_20110319_7-00055 2 2011年03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