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61版:艺苑

文章导航

艺苑撷英

又见关宝琮

  该是地缘人缘的关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关宝琮多次莅临世界青瓷发源地——浙江上虞。前不久,我又在其下榻的上虞国际大酒店见到了关大师。细细回想,这大约是第六次了。

  在陶艺世界,关大师算得上是一个踽踽独行者。为了献身陶艺,他竟可以两次上大学。自然,鲁迅美术学院学绘画和景德镇陶瓷学院学陶瓷雕塑,自令他在以后的陶艺世界里如虎添翼、似鱼得水。我始终相信,古代“辽瓷”在他心里就是故乡的老墙。倚着老墙,纵使太阳和星月都冷了,群山草木都衰败了,老墙依旧伫立在那里,存留着当初的温暖。自然,倚着老街,他也定然想到了那些消失在岁月烟云中了无踪迹的无名大德、平常工匠。尽管不知道他们的家在何处,也不清楚他们的姓名、模样,但是从那些历经千年风雨的作品上,其读出了他们不畏艰难、保存文化的信念,领悟到他们淡泊名利、功德后世的信仰。事实上,正是有感于此,日后他的思想变得是那样地辽阔,他的意志变得是那样地坚韧。于是,为了恢复古“辽瓷”,他欣然把家安在了路上,而从最北到最南,走遍全国各大窑系的一番壮举,自令他在陶艺世界里博古通今、左右逢源。

  是啊,在恢复和提升“辽瓷”的路上,关大师“系统工程”做得有声有色,自让同行难望项背。久而久之,艺高胆大的他还渐渐地令作陶成了游戏的一种形式。“在玩陶过程中,无所谓规矩。在创作与烧制过程中,如醉如痴全身心地投入”,早使他忘却了一切烦恼和不快。巴尔扎克说过:“从事艺术就是为艺术本身服务,只能向艺术要求艺术能给的乐趣,除了艺术在静寂与孤独中所赐予的宝藏之外,不能向它要求其他的宝藏。”是啊,关大师早已和陶艺糅合在了一起。在陶艺世界里,他忘记了天,忘记了地,忘记了所有,唯有陶艺,别的一切都变得那么地不重要了。沉醉于陶艺创造的他,何等享受!又怎不创造精美的陶艺作品?他曾说,他的作品大都不成熟,充满了“稚气”、“土气”和“俗气”,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东西。然而,恰恰是“稚气”、“土气”、“俗气”,让他的作品与别人的作品拉开了差距,也恰恰是其的“随心所欲、信手拈来”,折射了其技艺的高人一筹。

  传承历史的人,历史也同时记住他。当他一举拿下全国重大科研奖,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先进工艺美术工作者,并荣膺“辽瓷传承人”称号时,他对陶艺世界曾经的筚路蓝缕,自是无怨无悔。著名鉴赏家、《清明上河图》的鉴定者杨仁恺先生的评价更是对他近乎偏执与痴狂的行为作了生动的注脚:“关大师的功绩,不仅在工艺上的突破,尤其在今日电煤窑取代柴窑,一些珍贵的釉下彩可能失传之际,他毅然担当起存亡继绝的艰巨历史任务,携同家属,不顾田间餐风宿露之苦,通力合作,打坯、成型、描绘、挂釉、入室烧制,一系列工艺,亲自动手,把古色盎然的精美艺术品,重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大放异彩,也为中国陶瓷艺术博得了荣誉。”

  虽说关大师全身心地经营着陶艺世界,但对书画艺术一直未敢懈怠。这不仅缘于自己曾经的功底,缘于陶艺对书画的无可离弃的依仗,更缘于其时时滋长的对于书画创作的浓厚兴味。“我已经是70多岁的老头了,让我再打坯做瓷真的有点吃不消了,目前看来真的只剩下绘画了。”或许,这就是关大师的一番大实话,但从“只剩下绘画了”一言里,又何以不让人窥见他那颗对于艺术追求的永恒之心?

  谁也不会想到,关大师还是一位收藏大家、鉴赏大师。他先后出版过《中国古代陶瓷造型与装饰研究》、《民间青花瓷》、《中国民间青花瓷》等书籍,并应邀赴央视“鉴宝”栏目做“鉴定专家”,赴新加坡报业中心讲授《辽代陶瓷鉴定与欣赏》等,这皆得益于其丰富的收藏,得益于其在智性的学理认知和感性的审美认知中形成的收藏观和价值观。更让人感动的是,他陆续将自己收藏的2000多件文物无偿捐赠给了国家的有关博物馆。他还与夫人、当代著名工笔画家路桂筠,儿子、《历代瓷器款识》作者关涛,女儿、《中国陶瓷史》作者路菁约定,在其百年以后把所有藏品捐赠给国家,实现他“完璧归赵”的承诺。在关大师身上,我们自是看到了一个藏家“为国人洗去凡尘、为国家充盈气血、为后世留有芳香”的一片赤诚之心。

  想起了哲人的话:“大师在哪儿?大师不在霓裳羽衣的舞台上,不在钻营逢迎的仕途上,不在争抢状元的形象工程里。真正的大师一定在凡人目力所不及的地方,在离经叛道不通世情的迂腐里,克难前行,坚韧进取,静静地修炼与成长。”关大师平日里少与官僚、商人交游,更愿偏于一隅捣鼓他的陶艺、书画和收藏。但对公益事业,兴趣颇浓。他做过许多好事,却低调得丝毫不愿提及。这次来虞,他慎重地告知我:“初定5月份,我准备捐出46张个人书画作品进行公开拍卖,拍卖所得全部捐给上虞,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但不要宣传我,只要告诉我资金落实的去向就可以了。”这般德行,自让人折心动容,肃然起敬。

  钟情于上虞这片热土的关大师,不仅为上虞这几年的巨大变化和进步而欣喜,而且对越窑青瓷的恢复和发展也给予了深深的关注和热切的期待。他更多次承诺:“只要上虞需要,我愿意免费当顾问。”拳拳之心,可见一斑。                    (文章本报有所删节)


美术报 艺苑 00061 又见关宝琮 2011-03-19 nw.D1000FFN_20110319_5-00061 2 2011年03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