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58版:欣赏

黎明的文化书法境界

□王岳川

  多年前我在兰州认识了黎明。尽管他是川人,但因长期生活在大西北使他在巴蜀灵秀中多了一些北方的厚重和浑朴。看他的字,铁画银钩,瘦硬通神,结构复杂,变化多端。他往往喜欢用极简略的笔墨、精粹的徒手线去表现自我感觉,用线条的起伏、粗细、曲直、干湿、轻柔、光润的不同变化去传达出自己对书法的独特理解。

  黎明在西北书法沃土中,坚守二王经典书法传统,于帖学手札方面用力很深,取法乎上,得沉郁高古之气。他对倪瓒小楷、汉隶、敦煌写经、魏晋墓志、以及汉简书法都有深入地研究,并在创作中尝试性地融合多种书体,尤其是甘肃出土的写经和简牍对黎明影响很大。黎明认为,“书法是写心写我的艺术,艺术的本真就是要表现艺术家此时此刻的心境,唯有用心去书写,才可能上升为艺术。”我深以为然!

  黎明勤于临帖,从经典中学习传统文化精神,传统的经典法书中取精用宏,他认同我提出的新世纪书法“守正创新,正大气象”的美学原则,尊重传统,尊重经典,走进魏晋,走书法之正道。黎明在西北淳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中得以走近经典并重新发现书法文化精神,在“守正创新”中感受自我书法的“正大气象”。

  我知道,多年来黎明在夜以继日地读书和写作中,在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努力下,对书法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笔下更多了些厚重,少了许多浮躁和习气,力度不断提升,令人感到温故知新之乐。他这次拿出的作品令我眼前一亮,可以想见他在多年来付出了多少心血。事实上,技法问题不是书法的终极问题。我欣喜地看到,作为实力派书家,黎明学习书法的过程体现为重视文化美学高度标化过程。我同意黎明的说法:书法的研究需要具备的东西非常多,技法的积淀,审美的积淀,以及其他文化的积淀……同样缺一不可。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把书法局限在技术的层面上,没有综合文化的涵养,是不可能成就一个一流的书法家。因为书法是一个文化范畴的命题。只有根植传统,从传统中走进去,广泛地吸取营养,才会使创作的语言丰富起来。急于在功利场上寻找位置,急于在书法史奠定地位,反而会被书法史加速淘汰。对于书法创作来说,除了根植传统,我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高度,黎明的作品颇能见其性情,作品集除了以行草为主兼及汉简小楷以外,有大量临古代的作品,其小楷并不拘泥于唐法,而是上下呼应,左右顾盼,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从笔未到处显出更多的意蕴,从静止的字形中,显出厚重而飞舞的动势,加深和丰富书写内容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使其书法作品具有特殊的美感力量。我看到,黎明练习书法的过程体现为技进乎道的过程。他在临帖中吸收经典摒弃陋习,不断改进书写习惯,不断汲取与己相合的因子,培养良好惬意的书写感觉。

  我经常看到一些作品非常做作,人为痕迹太重,很少有自然天成的境界。我喜欢那类充满天趣才情、大气盘旋的作品,体现出一种人文境界和书法气象的作品。观黎明作品,哪怕是手札、手卷乃至小斗方都体现出一种大气象。这种“大”一方面表现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正——正宗、本源、根本;二是创新的力度,一般的创新可以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添了一砖一瓦,相反具有正大气象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二王笔画结构和精神元素,以及杂取诸家的笔意。

  黎明书法作品的出版是其书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新起点。

  (本文系《黎明书法艺术册页卷》序)


美术报 欣赏 00058 黎明的文化书法境界 2011-03-19 nw.D1000FFN_20110319_2-00058 2 2011年03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