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56版:书法周刊

沈鹏之“气”

□本报记者 蔡树农

  体重54.5公斤的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讲话的腔调一如他瘦弱的身躯,他不紧张,听众会有紧张的感觉。说也奇怪,沈鹏弱而有气,也一如他的书法,“绷而不紧,松而不散”。上月月底北京举行的“原创·艺术·诗意·人本——沈鹏书法艺术学术研讨会”上,沈鹏的慢条斯理与发自肺腑的自嘲显然与“高大全快”的时风格格不入,比如他知道经过大半天的学术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及听众变得有点疲倦的时候,他语带调侃地“我不是启功先生,启先生在,会给大家开一开玩笑,我不会,大家辛苦了。”他自己笑笑,在座的各位没笑,但都已领会他的上善若水,自然成了他的忠实俘虏,换另一说法是被他的气场包围了。

  气场是无形的东西。“中国文化哲学中的“气”的思想,就是促使书法成为一门独特艺术的少数几个关键性因素之一。”沈鹏书法虚灵见道心,以柔克刚,风规自远、文质彬彬的核心是有气,有原创之气。这个气的强度有多少,沈鹏心里很清楚,如何贯气、通气、养气,不是沈鹏一个人的事,是从事书法创作的人需要共同关注的。沈鹏的令人敬佩之处是他始终有自知之明,始终以思想的宽度、广度、深度对待书法创作,并且保持一颗童趣的诗心激发开拓想象力原创力,让瞬间的情感凝固于笔墨鲜华的线条之舞中。他书法的闲、静、淡切合他平和低调、孤独面壁的性格。他是一首诗,别人可以朗诵、摹仿、学习,却不可以拿去——他的9年中国书协代主席、5年中国书协主席,再戴上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光环的履历,请问如何拿去复制?他是当代中国书法的建设者见证者之一,他在中国书法发展的某些契机所表现出来的不断提出问题的忧患意识不但未显示他的软弱,反而映衬他的伟岸。气度决定高度,包括他任中国书协代主席、主席期间的无为而治,沈鹏给予书坛的启示实在大有文章可做。

  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位置呆过的沈鹏一手用毛笔抒写 高端要求的原创精神(创作),一手用钢笔梳理自由澄澈的艺术思维(理论),交换使用,成就了诗性加理性的沈鹏。他觉得目前书坛认真讨论的批评风气不够浓烈,书家们降低了自身责任,俗化官化倾向严重,应引起足够的警惕——选择书法就是选择自我的价值人本。书法体现人格。有人嘴上一套,行动上又是一套。孔子曰“老而不死谓之贼”,如今书坛个别“腐而不败”的现象又该作何解释呢?沈鹏气清,知道了会生气的。


美术报 书法周刊 00056 沈鹏之“气” 2011-03-19 nw.D1000FFN_20110319_3-00056 2 2011年03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