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画家

文章导航

求索融通老更成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范迪安

  魏传义先生是一位人生经历十分丰富、事业成果也十分丰厚的美术界长者,在年逾八旬的人生和艺术生涯中,他为共和国美术的发展和美术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一直受到大家由衷地尊重。

  魏传义先生自幼就学习中国书画,打下宽阔的学养基础。带着早期艺术实践和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他于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由前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执教的油画训练班,开始了新的艺术历程。在20世纪50年代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时代氛围和活跃的文化环境中,他不仅掌握了扎实的油画造型功力,而且在艺术思想上奠立起了贴近现实、反映生活、服务人民的理想。他的毕业创作《歇晌》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强渡乌江》、《归车》和《荒原初犁》等一大批油画作品,在题材内容上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他宽阔的艺术视野,既有对革命历史的观照,更有对现实生活的体察,表现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艺术内涵。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艺术家群体的重要成员,他坚定地走着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又充满着理想主义的艺术情怀,从那时候开始,一直通向今天。

  进入改革开放时代,魏传义先生进入了新的艺术事业时期。在中国美术教育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日子里,他在四川美术学院从事教学管理和油画教学,以高远的视野和开拓的勇气,在美术教育的时代课题面前,解放思想、锐意变革,提出了重视创作、加强基础和生活体验的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出了罗中立、程丛林、高小华等一大批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四川画派”健将,为新时期的油画创作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影响深远。与此同时,他也身体力行,创作了《春晖》、《金色若尔盖》、《晨星》等主题性绘画和《微风拂岸》、《月夜》等一大批风景画。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以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的双重身份活跃于画坛,他的许多艺术见解和教学经验在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整体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北京到西南,从西南到东南,魏传义先生于1985年筹办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并担任院长,为新的美术教育园地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极大心力。

  魏传义先生的艺术最集中的特点是一个“通”字,他既长期坚持油画创作又从事中国画实践,在水墨写意上也自成一家,同时还兼书法、篆刻创作。在不同的艺术语言领域,他紧紧把握着文化学养、生活感受与形式创造之间的通融关系,无论在油画、水墨还是在书法、篆刻上,他深厚的修养使得他在观察生活的时刻能够把握生活的真谛,从平凡的景象中提炼出具有思想性的主题意义,作品充满了热爱生活的情怀;他丰富的教学经验转化为艺术实践,使他能够把传统与创新、学理与性情有机结合起来;他宽阔的艺术理念使得他在油画造型上具有明朗、大方的风格,在水墨、花鸟和山水上也有同样的风采,在彩与墨的写意中体现艺术的精神性;他在造型艺术上的才情和能力转化为书法、篆刻创作,使得书法、篆刻作品别有一种抒情、率意的品格;他在诗、书、画、印不同领域贯通融会的艺术实践使他成为当代画坛新文人艺术家的重要代表。(本文有删节)


美术报 画家 00014 求索融通老更成 2011-03-19 nw.D1000FFN_20110319_12-00014 2 2011年03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