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评论

从范郭之争谈美术批评现状

  郭庆祥和范曾都是中国画界的腕级人物,互相应该是很熟悉,是否有交情就不得而知。郭庆祥首先是一位美术界业内有影响的人士,虽然不是专业的美术批评家,但他的文章中还是有一种批评的声音来批评范曾。对郭庆祥来说,在《文汇报》上发表的《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一文,严格来讲应该算不上是美术批评,因为真正的批评还应该是一种学术批评,他说的还是市场层面的,虽然能够对市场产生影响,但毕竟不是我们真正所说的美术批评。

  我认为真正的批评家首先是要讲道理。“五·四”运动时期,对水墨画、中国画的批评是讲道理的,但是到了“文革”时期,批“黑画”就没什么道理可讲了,就是打倒在地再踩上一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现在早已不是“文革”时期,应该避讳使用大批判式的语言,因为这跟学术层面的批评其实是两回事情,批评家应该要讲道理,有时可以用一种调侃的语言来揭开本质。郭庆祥文章中有很多忌讳的词语,任何人在攻击别人的时候都会扬长避短,但是一定要注意,在一个人把别人当对手的的情况下,要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遭受批评的一方也会有反作用力。有些话讲出来之前一定要检讨有没有漏洞,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当攻其不备地抓住对方弱点进行批评,有时候力气大了也会闪过去。当然在这件事上我也并不看好范曾。我认为美术批评在学术层面上产生质疑当然是可以的,虚心使人进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都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老同志了,心胸和耐力也应该锤炼得差不多了。一向是蛮睿智的先生不该接招的却接了招,正中下怀中了招。批评是来讲道理的,双方不要借故炒作,也不要诋毁,如果可以像打太极一样切磋,你来我往,推来推去,那我们可以推到底。任何一方都不要试图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可以谈点学术的东西,谈的时候要有理有据,这就是学术探讨,但郭庆祥与范曾之间已经明显不是学术层面的交流了。

  说到批评的尺度,我认为批评要讲究一定的道德和品格,人格魅力可以在文章文风和做事风格上得以体现。批评家也要清楚,自己并不是裁判员,说这个东西一定好或是坏,我们能做的是讲道理。李小山曾说中国画是穷途末路,有关中国画的危言耸听之说曾经甚为流行。甚至到了现在,有的人还是一提中国画就说得一蹋糊涂,现在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不是3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更不是100年前“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中国画的发展也是如此。原来批评全国美展工笔画的作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细的现象,但是也要看到,现在的画家多是美术学院培养出来的,美术学院的老师也不是以前社会上的画家,他们在表现技法上就是会多一些讲究,在表现语言上也会借鉴一些外来的艺术。这就是现实,我们在评论的时候应想办法去说理,不应该张口就抡人一棒子。批评家应该是有智慧的,在别人都说好的时候,想办法去层层地揭开这个本质的面纱,这是需要费心思的。

  现在美术评论界缺少真正发现问题的人,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学说或观点是完整的,所谓的批评家张口闭口地黑格尔怎么说,其实黑格尔说的跟我们的现实并没多大关系。我欣赏当年鲁迅的批评文风,当然他也受到过反驳,今天美术批评更需要有锋芒的东西,但锋芒的前提是要有睿智、要讲道理。中国批评家最大的问题是首先摆开阵势表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因为我的观点是绝对的、唯一的,这并不是平心静气地在跟别人对话,要知道批评不是吵架。现在做批评想被别人关注就得敢说或者敢往狠了说,平平淡淡的话没人听,于是就出现讲大话、讲狠话、说过了头的情况,这个现象是很不正常的。我认为对方能引起你的思考其实是对方做了一个贡献,就像武林高手切磋一样,推动思考和进步才是目的,如果不在学术层面来探讨问题,变成敌我之间的矛盾那就必然不是批评了。现在的批评状态如此下去,就如范郭之争只是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无谓学术。未来回头看:神马美术批评真的都是浮云。


美术报 评论 00011 从范郭之争谈美术批评现状
2011-06-25 美术报2011-06-2500010 2 2011年06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