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站内设计调研
及艺术语言运用
■崔冬晖
随着北京经济文化技术高速的发展,各个领域的国际化与环保意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另一方面,北京的机动车高速增加,城市交通压力与环境破坏的情况与日俱增。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环境与交通压力的唯一、也是最可行的方法。进入21世纪,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城市互相比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了。
北京市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建国以来几十年时间内只建设了地铁1、2号线。从交通网的构成上、力度上以及各站的特色上都与其他国际化大城市不能达到同一个层次。近几年,由国家和市政府支持、花大力气扩建了多条线路。将地下铁与轻轨、快轨结合。整体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上,依然无法将各站地理特色与空间、相关技术设备很好地结合。
北京市地铁预计将在2015年前建成12条新线,具体地铁站内空间的设计样式以及怎样很好地与艺术品结合无疑是北京市公共交通设施站内空间设计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同时,站内空间设计好坏也为提高北京市城市形象、公共艺术对于整体城市内涵价值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已设计建成了地铁奥运支线与机场线,同时于2009年中标北京市地铁全网设计概念规划,与大兴线和15号线的地铁设计。
当下,北京市地铁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中,公共艺术的形式与载体,被地铁庞杂与功能性的各种要求所束缚,无法很好发挥自己的艺术特点。很多地方的艺术品成为了填空式设计。另外,站内空间的装修设计,也无法很好地表达建筑原体量关系与风格。调研分析发达国家的交通设计是时下的当务之急。
本次研修计划以《地铁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及空间艺术语言的运用调研与分析》为题目,着重调研日本境内主要城市地铁及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站内空间的设计。
作者调研日本境内主要城市地铁及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站内空间设计的汇总资料,以关东(东京及周边)和关西(大阪及周边)作为中心点,调研了53条重点线路和120条非重点线路,深化整理了其中800个以上的站点,利用日本地铁信息检索系统和实地踏勘两种手法相结合,以科学的调研方式,梳理空间中的主要设计手法,并将主要要素,如材料、照明、艺术品、导引系统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性调研分类与归档,完成了汇总表,可以说这张汇总表是国内地铁建筑站内空间设计重要的科学资料参考,在国内尚属首次。
根据日本主要站点站内空间设计样式汇总表,对于日本东京和大阪两个区域为中心的主要站点装修设计特点做出部分总结,因篇幅所限只能简单摘取一部分内容,扼要阐述:
作为日本的重要政治文化金融中心区域,东京及周边区域承载着巨大的轨道交通压力。在平日里,每天上下班高峰期,JR线承载着近1000万人的行动,高效与科学的推进方式是JR线首先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正因此,东京作为中心的JR线内部空间设计以功能性和加强导视作用为主,尤其是主要的线路(如山手线,京滨东北线等),站内空间缺乏设计的统一规划,尤其是站台层很多节点细节老化破旧。但是导视系统发达完备,使整个JR线路变成了一个发达而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同时,进入21世纪之后,JR运营集团开始着手提高站内空间科技集成化水平,并将一些必要的设计材料引入空间中。主体思路是:
1.以白色、灰色、黑色作为主体设计色彩,结合灯光照明系统,在尽可能强化功能性的同时,适当介入设计手法和艺术装饰,使空间的现代感更强。
2.尽量强化和加大商业空间,使整个站内空间中除了功能化导视外,尽量能看到各种商业集中系统导视。
3.逐步加强导视系统的科技化含量与体积,将导视系统与空间设计融为一体。这一点也是近年来才有所加强的。结合LED技术的发展,以及无缝连接的轻质材料发展,导视系统的空间化水平正在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