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城市
■黄光男
多半,我们任由细节掌握,让日常的琐碎片段堆砌成人生,即使那些仍属青春的,也无法逃脱时间的分割,四散为片段。李诗文的创作使我联想到蔡明亮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城市集体意识下的行动准则,与兀自构筑的心理空间以隔绝他者入侵。
“绘画是画者心灵的独白。”青年画家李诗文一语道出自己的画境。他的创作,在构图上显得疏离、漫无目的,如同一般人拿起数码相机,便可在城市人群中,随意攫取目标;但在人物表达上,却又极有主张,仿佛预知某一瞬、某一重要时刻,以光照映照年轻灵魂的残影。画面同时具有两种意念,两相拉锯之下,便展开了作品的张力,以及艺术家内在呈现的主题:城市的欲念与死亡。
李诗文提到创作的出发点源于对生活的城市——上海有所感应。在上海生活,他说:只见人头攒动,车流滚滚,满眼尽是淹没一切的喧嚣……每天都见到美丽却又相似的青春面孔,春夏秋冬,季节流转,衣饰缤纷变换的同时,容颜也悄悄地被修改,那分美丽不知不觉中被时间、被生活、被欲望消磨,包括我在内。
城市、欲念与死亡的关系密不可分,李诗文企图以绘画的平面性与手感渲染画面的沧桑气氛,呈现现实与永恒对立却又并存的状态。没有死亡如何能有超越的永恒,李诗文对于青春之气的伤感耽溺,终知其无法挽回,以至施行召唤之仪式,而有此创作。但作品中呈现的(召回的)究竟不是肉体,而是魂魄、是鬼魅般不肯离开的少年。
李诗文的创作或许因由上海生活,有感而发;但从社会与时代性的角度而言,亦可以视为一种以城市为文本的书写,最终指向城市兴起、资本主义、消费时代、全球性、身体商品化、少女学的论述与反思。从社会学结构主义的角度分析,作品中的少年、少女们,无论是衣着、打扮、表情、行为、环境皆可作此解读,这些是李诗文在创作理念中没有提及,却可依循创作思维与作品呈现细节发现的语汇。
跟随李诗文的脚步,我们走向城市,我们穿透城市,我们来到鬼魅之域,之后我们发现原来那便是我们时光的倒影、那便是我们生活的所在。李诗文作品的趣味性在于它们看似如此轻盈而无关紧要,却在城市的主题下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伤与欲念寄寓其中,更犀利的划开现实的表象,去到一个多数人视而不见的时空。在此祝福李诗文,画展成功、一切顺心如意!
(此文系台湾艺术大学校长黄光男为李诗文画展作的序,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