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57版:书法周刊

书二代

□本报记者 蔡树农

  2160中国书法邀请展

  8月12日,“2160中国书法邀请展”在南京养墨堂美术馆开幕,据策展人胡维超解释:“2160者,含义有二:其一,60即参展书家皆生于上世纪60年代;其二,参展书家皆活跃于21世纪中国书坛。”仔细想想,60后书家若不再活跃于当今书坛,中国书法就没有任何希望了。在他们开始接触、学习书法的时候,他们看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书法名家正是他们现在这个年纪,徘徊不惑、知天命之间,他们哪怕不愿承担书法使命都不可能。“60年代书家,既非激进的现代派,也非保守的民族主义者。他们既能在传统的大海里探颐索隐、钩深致远;又能在现代的汪洋里以学为道、谦恭发奋。他们既有莘莘学子的刻苦秉性与文化韧性,又有初生牛犊的不受桎梏与知难而进。和前辈相比,他们更有激情;和后辈相比,他们更加理性。

  “2160中国书法邀请展”的13位书家都是60后的代表书家:于明诠、王家新、宇文家林、刘灿铭、刘新德、张羽翔、李啸、邵岩、洪厚甜、徐海、萧风、管峻、薛养贤(按姓氏笔画排序),由于回报的问题,浙江有一二位书家拒绝参加以至有点影响整体展示实力,但策展人并没有拉郎配,宁缺勿滥,保持了高段位的视觉冲击。仅就这13位而言,他们无论在书法创作、书法理论、书法教育、书法交流,或者在书法地位、书法影响方面都走在了前列,其中萧风是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王家新是中国书协副主席,邵岩的现代书法,张羽翔的书法教学,管峻、徐海书法之外的绘画实践相当的出色,于明诠、刘灿铭、刘新德、李啸、洪厚甜、薛养贤的书法创作、书法活动齐头并进,宇文家林偏安一偶,使得他的书法“秋水文章不染尘”。品茶闲聊中,来自中央美院的徐海不经意间提出60后书家是“书二代”的观点立马引起广泛议论。

  相对科技界,艺术界的创新年龄往往靠后。所以,改革开放以来,假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书家属于书一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书家自然属于书二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书家则无疑是书三代。书二代的特点是靠近书一代,多少知道和接触过书一代的上辈书家,他们初始学习书法基本上还不带功利色彩,且又是中国书法发展走势的见证者。他们冷热均匀的心理一般不会被莫名的诱惑所左右,而他们的一言一行,一方面三四十年代的书一代要关注,一方面七八十年代的书三代也要作出反应。他们有做老大的欲望但又多自知之明,只是偶尔会犯迷糊,迷糊者越迷糊,清醒者越清醒。他们够幸运但也不容易,大浪淘沙,同代如此,隔代犹如此。他们得到了书一代得不到的东西,失去了某些书一代已经得到的东西,很难说他们一定会赶超书一代,正像书三代凭着狠劲不一定追上书二代一样。书法不是竞技,用竞技的眼光搞书法,会越搞越没劲、无趣;书法不是政治,用政治的手腕搞书法,搞得筋疲力尽却可能最终一场空。

  书法界的书二代走进了黄金时代,金价飙升,“只要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美术报 书法周刊 00057 书二代 2011-08-20 2107853 2 2011年08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