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57版:书法周刊

天机潇洒
古风淳淳

闰东

  《蔡大礼陶印》文与印

  也许,时代的步伐走得太快,我们目不交睫都有些看不过来。在这群情躁动的社会,能够静下心来做一桩生计之外的小事,反而成为一种奢侈,大礼兄就是当今少数的、还能够奢侈一把的人。

  承兄厚爱,以新近出版的作品集——《蔡大礼陶印》见赠,夏日捧读,如沐风雨后,心境爽朗。从当年踌躇满志地走出大学校园,我就坚信这位学兄的未来,然而盼来的是他20余年的沉寂。我们不在一座城市,对他的工作生活不甚了然,只是偶尔传来他的消息,知道他在机关繁忙工作之余,钻研金石书法。他来信自称,这本书是他磨剑20年后的第一个成果。

  我对书法篆刻之道浅尝辄止,无法提出专业级别的意见,但我相信大礼的能力,他的不同凡响我早已领教过。那是北大时我们一起上王永兴先生的隋唐史,老先生布置的作业是每日读《资治通鉴》若干年,次日课堂由他现场提问,须将那段编年发生的人和事叙述出来,若偷懒不读书,上课难免如坐针毡,只好祈祷不要叫到自己。学期考试王先生题目也从《资治通鉴》中出,多数人书读得断断续续,于是写个有名的人物或事件“炒泠饭”来应付,大礼兄则从字缝读出内容来,居然从胡三省注中发现李靖与李渊微妙关系的线索,进而在通鉴正文史实的印证下,写出了一篇观点新颖独到、发人所未见的文章来,着实让我们吃惊不小,也颇受一向严苛的王先生激赏。从学术上说,偏冷与新近发现的史料最易出成果,而运用大家习见的史料发人所未见,尤其难以做到的,大礼的敏锐、学识与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也正如此,看过这本印集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格调高古,气息动人!与当下市肆常见的印谱大大不同,一派大气朴厚、洒脱自然的秦汉之风,让人耳目一新。每件作品的表现又很丰富,有技巧,有手段,浑厚苍茫,发扬并保持了陶印独到的韵味,展现陶的材质感与年代感,显得朴素亲近又别具匠心。

  几年前我游学日本,见东邻书法家制做的陶印,他们比较重视材质特殊性的表现,也在力追古老陶器刻画文字的造型,因这些艺术家汉学功夫已经逊于前辈,因此作品感觉是有的,但制作总不能精到自信,普遍感觉比较粗率。而国内现在陶瓷印制作发展势头很猛,涌现出许多中青年作者,创作水平提高也是一日千里,使人刮目相看。然而,国内玩陶瓷印的人把关注点放在打坯、制纽、烧造等工艺环节,对印面的用功远远不够,许多作者仍然是套用石印的技巧方法,没有悉心钻研材质特点,认真研究入印篆书和用刀的变化,仅满足于陶瓷印有一个更好的卖相。而大礼兄这批陶印恰恰是力矫时弊,在印面上入古出新,篆多巧思,刀法精湛,打造了新时代陶印艺术作品一个有相当高度的坐标。

  大礼兄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以业余的姿态,做着专业的努力,这种坚持特令我十分敬佩。曾记校庆百年之际我们在北京重新聚首,其时的他依然人淡如鞠,书生意气,转见安然淳和,我们回顾青春往事畅谈岁月梦想,并特地问他一个问题:在当代浮夸功利的社会环境中,你是如何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他回答:当年的梦想已经在我心中发芽、生根、长大,那个家园已经郁郁葱葱,足以容纳和安放我的心灵。

  简单一句话,至今言犹在耳,愿《蔡大礼陶印》将一切梦想照进现实!


美术报 书法周刊 00057 天机潇洒
古风淳淳
2011-08-20 2101055 2 2011年08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