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评论

喜看大好春光

——郭怡孮的画

  郭先生是画花鸟的中国画家。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一直在传承发展,传承借助创新得以穿越时空,创新也因为传承增加了厚度,但毕竟每个时代的画家都有每个时代的任务,所以离开了时代的任务,传统就还在书本上,也没有办法实现传承。花鸟画是中国特有的画种,虽然不画人但是表现人的灵魂,历代出现很多名家,各种风格,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新的发展。

  郭怡孮先生是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很强的艺术家,他一直在思考:中国花鸟画怎样应对当前的精神需要,表现新的视觉经验,怎样借鉴西方的长处,怎么走向现代。他不但是画家,更是美术教育家和美术活动家。在绘画创作上,郭先生是花鸟画领域的开拓者,在美术教学上他是国画教育的开风气者,在社会活动上他是新时期中国画坛的领导者之一。

  郭先生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但他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中国画,他的父亲是我们敬仰的郭味蕖先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郭味蕖先生就发扬革新精神,有效地整合了传统,刷新了小写意花鸟画的精神体貌,当时就获得广泛的好评。郭怡孮先生继承家学,又在艺术学院受到了系统的训练,“文革”前已经初露头角,“文革”后先是进入了设在藻鉴堂的中国画创作组,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接着就受聘到中央美院执教。郭先生致力于拥抱自然,整合传统,讴歌生命的光辉,表现春光的灿烂,体现大自然的律动和节奏,反映时代的审美趣向。他的艺术极大地拉开与传统的距离,不再是皇家的富贵,也不是文人的野逸,更不是一般的庙堂气、山林气、书卷气,是启功先生所称道的“大麓画风”。这个说法来自启功先生的题画诗:“喜看丹碧出深丛,黼扆宏开大麓风。太液波光无限好,上林春色十分红。”他的诗点出了郭怡孮花鸟画的几个特点,色彩鲜艳、富丽堂皇、构图大气、层次丰富,其中还点出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既有庙堂气还有山野的生机,把山野的生机引进了“上林”、“太液”的殿堂,概括得非常准确。郭怡孮“大麓画风”的作品,追求大画幅、大气势、大花朵、大内涵、大的生命律动,特别是超越小我的社会文化内涵。他更以色彩的抒情性与图式的象征性,深化了作品的立意,比如:讴歌香港回归的《日照香江》,呼唤尊重自然的《我的内罗毕宣言》。

  近年来他的作品大体有两种面貌:一种加强了笔墨的抒写性,包括没骨画法的书写性,色墨的流动性,调子的和谐感,还有一种突出了色彩的辉煌夺目,使用了金银箔,也增加了笔触的写意性和色彩的丰富性。

  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发展被理论家概括成两种路数:一种是借古开今,一种是融合中西。其实画家并不这么绝对,郭味蕖先生的花鸟画整体属于借古开今的小写意,局部也不乏融合中西的地方,甚至细部吸收了写实因素,但是用得非常好。郭怡孮先生的艺术更接近融合中西,甚至比他父亲更多吸纳了西画的成分,一个是强化了色彩,一个是注重构成。他使用的色彩更多,不是假定性的随类赋彩的色彩,而是有现场感的,直观动人的色彩,雅俗共赏,非常抓人。郭怡孮先生的作品很少再画传统的折枝、盆供、丛艳,也不再以笔墨为艺术中心,但是放大的花头,成片的花海,饱满的构图,瑰丽的色彩,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色墨关系与平面的虚实关系。他实际上是力求把传统学养和现代审美结合起来,寻根意识和全球意识结合起来,探索一种便于中西沟通的具有普世性的绘画语言。对于郭先生的探索与突破,尽管也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看法,但都会看到他扩大了花鸟画的精神内涵,强化了花鸟画的视觉冲击力。如果说郭怡孮先生的父亲郭味蕖是老一辈名符其实的学者型画家,郭怡孮先生不仅同样是按学者型画家来塑造自己,同时,还是画家中富于思想的理论家。在85新潮掀起之后,一时间出现了中国画的危机论,当时反对危机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潘公凯,他发表了倡导和谐文化的绿色绘画论,郭怡孮先生敏锐发现了潘公凯这种主张的价值,专门把潘公凯请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作系统的讲学,给我们的印象很深刻。

  多年来郭先生提出了不少颇有影响的理论命题,像大花鸟意识、像技法重组、像创立新程式、像重彩写意、像三个灰箱,即工笔与写意、泼墨与重彩、山水与花鸟两极之间来探索那种丰富与和谐。郭先生的理论和实践充满了问题意识,他所涉及的问题包括了花鸟画的精神内涵和现代功能、艺术的个性与时代的共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中与西、传统与现代、色墨与色彩、写生与写意、生态与城市、艺术学家与学校教育、艺术与生活等等。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上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研讨郭怡孮先生的艺术,回顾他的经验已经远远超过了给他个人艺术做历史定位的问题,而是怎么来认识中国花鸟画的继承和发展,固本自强与包容开放,怎么繁荣发展中国画的问题,怎么去寻找中国传统的生长点,怎么使花鸟画走向世界为人类作贡献,来保护环境,来适应今天的需要。

  有一些郭先生已经做了自己的思考,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比如说色彩的抒情功能一般要比线条的抒情功能强,色彩的感觉是最大众化的感觉。花鸟画色彩的突破,就要解构原有的以线为主的造型方式和抒情方式,怎么样来实现中国式的色和形的关系,还发挥和原来不一样的线的作用,郭先生形成了一整套有效方法,也利用中国画的程式法则,但他是新的,特别能把各种方法重新组合,既有传统的,又有和传统不一样的,有些作品很有表现力,其中的经验值得总结。


美术报 评论 00008 喜看大好春光 2011-08-27 2119830 2 2011年08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