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5版:画家

  第一次去桐庐,我就被这片美丽的地方所迷住。

  开车从杭州出发经高速公路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桐庐。从高速公路下来后,开阔的绿地与整洁的街道是我对桐庐的最初印象,这是一个适合人居的山水与人文相融的城市。桐庐县位于钱塘江上游,上有新安江、千岛湖。境内群山叠嶂、溪流纵横,有着美丽而奇异的山水风光。桐庐历史悠久、遗迹丰厚、传奇尤多。历代骚客名士对桐庐的赞颂和渲染,使得桐庐这一片山水更充满了诗情画意。如“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韦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苏轼);“桐庐处处是新诗,渔浦江山天下稀”(陆游);“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柳永);“桐庐之山郁以纡,桐庐之水清且迂;襟江带溪泻澄练,锦峰绣岭列画图”(姚夔)等。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富春大岭图》巨制国画的渲染描绘,让桐庐山水的生动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桐庐的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不只是让桐庐人为之骄傲,更让外来人为之留恋。

  中国古代绘画教育早期遵循着“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教育模式,到了五代、两宋期间,在统治者的支持下成立了翰林图画院,在北宋末期还成立了国子鉴画学,画院教学从此诞生。20世纪初新式美术学院的兴起结束了传统的绘画教育模式。这次“潇洒桐庐·美哉春江”的中国画展因为其参展画家群体的特殊而格外引人瞩目。这是一群受过长期美术学院技法训练与人文思想教育的年轻艺术家。由于他们受教育背景的层次之高而使得画展的主旨迥异于其他画展。参展的艺术家受教于学院,有着学院扎实的绘画技法训练和多方面的修养,他们有着注重绘画学术性、文化性及高品位的特征,还有着不愿陈陈相因的突破精神,这就使得他们的创作风格各异,呈现了多元化的局面。

  纵观整个展览,画家们在作品中发挥了中国传统绘画笔墨质感的特点,讲究虚实,表现自由, 在画面的构图与气势表达上达到了自由的把握与控制,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绘画作品和艺术形象,展示了画家内心深处对所描绘物象的观察体会与情感所在。他们绘画基础很扎实,选取所描绘的对象广泛、涉及的领域也很多。这样的基础对一个画家的创作与突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在绘画上可以尝试和选择的方式与风格很多,以最为符合自己的秉性与思想的风格来展示自己的才情。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因为对艺术、对生活、乃至对人生的一种宏观思考和细致体会,才使得他们能够在作品中随性挥洒,不经意地就在其画中展现了一种精神,一种境界,造就了一幅幅风格独特的画卷。画中既有画家对传统笔墨的坚守和抒写,更有对现代文化的细致而真诚的诠释。作为21世纪的年轻艺术家,他们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探寻着艺术的至高、至纯之境,不泥古,不盲从,做到画中有自我、画中有个性。

  桐庐人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他们看到了这群学术型艺术家创作的作品风格和审美趋向。艺术家们也认识了桐庐山水的美丽与桐庐人的真诚,给这座美丽的山城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大餐。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山水依旧,而世人的审美趣味、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对一系列的变化,美术学院出身的画家们承接传统文化,在力求创新的基础上,他们不再以旧有的面貌来面对世人,而是以现代水墨多元化的风格奉献给人们。这是美术学院教育下的艺术家们给人们展示的创作成果,也是当代美术发展的一个主流现象。希望这次展览给桐庐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和滋养。

  是为序!

  苏金成

  2011年7月于中国美术学院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美术报 画家 00025 2011-09-10 2128828 2 2011年09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