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展事

创意与自然——牡丹江镜泊湖
国际公共艺术节评审札记

□中国雕塑学会会长助理、《中国雕塑》主编 殷双喜

  说到牡丹江,我的脑海里马上闪现的,就是小时候读过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英雄杨子荣智斗小炉匠,大雪纷飞,冷彻骨髓,杨子荣在林海中拍出一个雪墙,夜宿其中,豪气冲天。说来惭愧,年过半百,我至今没有机会寻访心目中的东北英雄之地,历史上的渤海古国遗址,所以,当我收到中国美术学院创意产业发展公司的邀请,参加以“自然的力量 创意镜泊湖”为主题的国际雕塑大赛的评委工作,欣然应允。

  镜泊湖虽说是在牡丹江市境内,离市区也有100多公里,好在道路交通十分方便,下了飞机,坐汽车一个多小时就到。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著名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镜泊湖是牡丹江的源头,蜿蜒曲折,有40多公里长,宽处有数公里,最窄处仅300多米,湖水深度约40多米,最深处60多米。湖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有著名的湖中八景,60多家国家机关的疗养中心和旅游宾馆集中在左岸,右岸有4家,还有一家寺庙,红墙黄瓦,巍峨立于绿林之中。“镜泊”意为“清平如镜”,湖水原始天然,曲径通幽,可谓春华含笑,夏水有情,秋叶似火,冬雪恬静,四季分明。它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景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避暑胜地、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最大火山熔岩堰塞湖。

  在这样美丽的国家级自然风景区举办雕塑大赛,会不会画蛇添足?这是我去镜泊湖之前的疑虑,但是到了现场了解情况以后,我就释然了。原来,以“自然的力量 创意镜泊湖”为主题的国际雕塑大赛,并不在风景区内举行,而是落地在风景区外不能耕作的火山台地上新建的镜泊小镇。这个小镇作为牡丹江市发展战略规划的一部分,是最近几年新建设的宜居小镇,为了增添小镇的文化内涵,提升小镇文化品位。在中国近年来的房地产开发大潮中,不乏金钱堆砌的豪华乡村别墅群和极度西化的新镇建设。我去上海郊区的一个豪华小镇,从名字到建筑样式,完全是欧洲村镇的高仿品,但里面住的人很少,更谈不上文化品位。中国各地近年来的各种意大利、荷兰、北欧、北美等各种样式的建筑已经泛滥成灾。而在牡丹江这样的东北边境城市,居然在建设小镇之初,就决定引入国际国内的雕塑艺术,提升环境的文化质量。这样一个充满超前意识的创意,既来自当地领导的眼光与魄力,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与中国美术学院的战略合作,看到了中国美院近年来积极参与杭州市的城市文化创意规划和建设,参与文化造城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从而充分发挥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人才和品牌优势,推进小镇规划建设、创意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培养与创意产品开发等。

  这是我此行的第一个感受,就是中国美术学院在近来的中国城市高速发展的浪潮中,正在迅速地调整学科方向,加强公共艺术与城市规划的联系,成立创意产业中心,以一种对城市整体文化环境的高度关注,进入现代城市形象的整体重建,从而直击并改变中国城市那种只见水泥森林和道路密网,不见人与艺术的暴发户形象。中国美术学院的这种主动走出去,以高品位的公共艺术、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的发展策略,得益于他们参加2010上海世博会的多项重大项目的经验与总结,也得益于他们在浙江省和杭州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参与杭州市和浙江各地城市文化规划与形象建设的丰富实践。现在他们又将这种沿海发达城市的整体文化规划建设的经验,投向正在崛起中的地方城市,表明现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以文化艺术为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时代,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

  参加创意镜泊湖国际雕塑大赛评审的第二个感受是,为了保证活动的艺术质量,负责此次活动的中国美术学院创意产业发展公司,并没有像国内一些城市那样急于求成,紧跟国际潮流,建设雕塑公园,匆忙地在网站上发个征稿通知,收集一些流行的雕塑设计方案,找一个地方,花上个把月的时间,打出一批石雕,安放在草地上,就算建成一个雕塑公园。事实已经证明,这种匆忙之中的雕塑公园,耗资不菲,劳心费力,但作品质量堪忧。而中国美院的项目团队从去年开始,先后6次到镜泊湖进行调研、考察环境,并邀请国内重要的雕塑家参与国际雕塑家的提名,最终确定了著名雕塑家的邀请和国内外雕塑家竞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雕塑作品的创作与遴选。这次活动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从事雕塑艺术创作的专业机构和人员,美术院校、雕塑院系教师、学生、雕塑爱好者。通过聘请国内重要的雕塑家、雕塑评论家进行认真的评选,最终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雕塑家所送选的600件作品方案中,评选出获奖优秀作品70件,加上特邀艺术家的作品30件,共计100件。这些作品将根据镜泊小镇的建设分批实施,最终通过规划选址,散落于镜泊湖小镇各重要景观节点,依托镜泊小镇现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充分结合地域文化和遗址,构建小镇整体视觉文化形象,促使以火山、湖泊、艺术为特征的镜泊小镇迅速在全国众多的特色小镇中脱颖而出。目前所知参与这一项目的著名雕塑家有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杨剑平,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端,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龙翔,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霍波洋,中国美院雕塑系教授李秀勤,中国美院跨媒体学院副院长杨劲松等。参与这一项目的国际雕塑家有奥地利 Eva Vorpagel-Redl,保加利亚 Nikolay Sytoychev,法国 Gar?on Pierre,加拿大 Riccardo Finizia,乌克兰 Mykhailo Levchenko,意大利 Alessandro Canu,英国 John Maine,印度 Ravinder Kumar等。

  与国内常见的雕塑大赛有所不同,为了保持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和谐相融,组委会特别希望参展雕塑家以牡丹江地区特有的石材(火山熔岩、大理石、玄武岩、花岗岩)为创作材料元素设计雕塑作品,同时也不排斥其他雕塑材料。参赛作品力求吸收牡丹江地域文化,展现雕塑美感,强调新颖独特,简洁凝练,主题鲜明,精致和谐,具有较强的形式美感和视觉冲击力。在作品的表现方法上,写实、抽象等艺术手法都可以使用,力求材质与雕塑立意相符,反映了组织者宽阔的文化心态和追求艺术质量的价值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评审期间,同时举行了“镜泊小镇未来发展规划”主题论坛,中国美院副院长宋建明教授、曹增节教授、上海著名城市美学理论家马钦忠教授等专家就城市美学及公共艺术等作了精彩演说。通过专家的讲解和点评,牡丹江各界领导和群众了解了镜泊小镇的规划理念,学习了城市美学及公共艺术的知识,提高了相关人员的环境艺术意识,进一步激发小镇建设者热爱小镇、建设小镇的热情。而评选出来的优秀获奖作品设计方案,也随即以户外展览的方式,在镜泊湖景区内向广大公众展示,听取意见。

  当然,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仍然是雕塑家的设计方案,从方案到成品,艺术的创造之路并不平坦。我期待着组织者能够以对环境和后代高度负责的严谨态度,积极推进这一重要的城市规划与公共艺术项目的顺利实施,从而将杭州市近10年来的城市文化创意发展的成果与牡丹江人民分享。使中国美术学院近10年来着力于学科转型,学、研、产一体化所取得的成就,落实于未来中国城市的文化造城之中,让“国美之路”越走越宽广。


美术报 展事 00014 创意与自然——牡丹江镜泊湖
国际公共艺术节评审札记
2011-09-10 2136592 2 2011年09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