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1版:纪念

长风破浪会有时

——纪念归侨女画家李青萍诞辰100周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大爹李青萍(因在家排行老大,又未成婚,故称大爹)离开我们已经8年多了,她老人家靠在床头收看电视,欣赏画集,整理画稿,用她那嘶哑的声音,兴高采烈地比划着手势与客人交谈的情景和音容笑貌,却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宛如昨天。

  今年是大爹诞辰100周年,我们在缅怀她老人家传奇式的经历和为艺术奋斗终生的执着精神的同时,还身体力行地完成着她老人家未完的遗愿,几年来,在我们的多方联络努力下:

  上海美术馆于2008年3月在上海举办了高规格的“李青萍画展暨艺术研讨会”;

  2009年5月,湖北美术馆与上海美术馆在武汉联合隆重举办了“李青萍画展暨艺术研讨会”;

  2010年7月,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与上海美术馆联合举办了“李青萍画展暨艺术研讨会”;

  李美壁夫妇与作家王敬东一道,撰写了近40万字的《李青萍传》,正进行出版前期的准备工作;

  由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共同在北京举办“李青萍画展暨艺术研讨会”的事宜也正在筹划之中。

  大爹李青萍,原名赵毓贞,又名李瑗。1911年(农历)冬月16生于荆州城民主街,2004年病逝,享年93岁。1926年,大革命的风暴席卷荆沙,年仅15岁的赵毓贞参加了由黄杰将军(徐向前元帅的夫人)组织的江陵县第一个妇女协会,担任宣传委员,带头剪长辫,反对妇女裹小脚,至今,荆州城还流传着当年“江陵三贞闹妇运”的故事,李青萍因此还遭到反动军阀的通缉。

  在李青萍几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在青年时期除了家学渊源外,对她传道授业的恩师有戴敏奇、唐义精、汪亚尘、周碧初、吴恒勤、张振铎等著名画家和印度画师沙都那萨。湖北省女子职校和武昌艺专给李青萍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上海新华艺专及其西画研究班的学习,开阔了她的视野,使她领悟到西方现代绘画流派的特点和精髓。1934年,李青萍的一幅技巧新奇的山水画被新华艺专推荐,参加由邵力子负责的“全国画坛名流展”。1935年在新华艺专毕业生画展上,李青萍的作品引起了徐悲鸿大师的重视,称赞她为“新派女画家”。在南洋吉隆坡坤成女中执教时期,南洋各国的风土人情启迪了她的灵感,沙都那萨传授的泼彩图,也逐渐得以融会贯通。1939年,李青萍与刘海粟、勒贝尔、司徒乔、杨曼生在马六甲、槟城、暗邦举办了“联合巡回展”。刘海粟在评价青萍画时说:“今之西画引进中国,只有你与我为先驱。”

  1941年,李青萍受“南洋华侨总会”委托,负责接待来南洋举办义展、为抗战募捐的徐悲鸿大师以及其他来南洋为抗战筹款的进步文化团体。她不仅安排场地,组织演讲和宣传,还积极带头将自己整月的工资捐出,使得这些活动圆满成功。

  在此期间,徐悲鸿仔细地观看了李青萍来南洋几年的绘画作品,建议她出版画集,传之后学。徐还亲自为李青萍选编画稿,定画集名《青萍画集》,将其李瑗名字改为李青萍。并为画集写序言,画肖像,交由时任南洋商报主编的胡愈之先生出版。

  1942年,辗转回到祖国的李青萍受到母校新华艺专的热情接待,并在大新公司为其举办画展,她的画作深受上海人民的青睐。1943年,李青萍应邀赴日本举办画展,其画作深受日本人民和文艺界推崇,被誉为“中国画坛一娇娜”。1943年至1946年期间,她还分别在天津、青岛、苏州、无锡、济南、合肥、杭州、扬州、上海等地举办画展。

  1946年秋,李青萍来到北京(时称北平),在六国饭店举办画展,特邀请画坛泰斗齐白石先生和一代宗师张大干先生赴展。两位大师在仔细地观看了“青萍画”之后,欣然挥毫题词。齐白石先生的题词是:“李青萍小姐画无女儿气。”张大千先生的题词是:“你的画在普及之后,将会像孔孟之道一样永存。”前来观看画展的艺术界人士还有魏天霖、蒋兆和、王义之等。

  1946年9月,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曾多次派卫兵邀请李青萍赴宴,但李青萍不愿趋炎附势,将其拒绝。该司令恼羞成怒,以“莫须有”罪名将李青萍投入上海提篮桥监狱达9个月零3天。后经上海高等法院终审判决:“查无实据,无罪释放。”但李青萍的800多幅画作却被洗劫一空。

  1948年,李青萍为广州“中山图书馆”购置图书举办义展。同年,受宋庆龄创建的“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香港分会之邀,在香港为基金会筹资举办义展。并受台湾参议会之邀,赴台为修建孙中山先生碑亭举办义展。1949年又受郭沫若先生之邀,赴重庆与解放军二野文工团共同举办“庆祝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暨‘九·二大火灾赈灾’”举办义展。

  新中国成立了,李青萍满怀豪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艺术生活中。1950年,与汉口文联主席、恩师张振铎、谢仲文、谢希平、胡汉华、陈一新、宋如海等艺术家一道,在武汉信义大楼举办新中国的第一个“庆五·一节义展”。不久,李青萍被调到文化部艺术处,与田汉、徐悲鸿、梅兰芳、郑振铎、马少波等一道筹办“全国首届戏曲艺术代表大会”和“全国首届戏曲资料展览会”。还受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周总理亲自点名要李青萍到故宫现场临摹“慈禧太后观戏楼”,李青萍圆满完成了任务。

  李青萍一生在国内外共举办画展(义展)50多次,其中有近50次是在上世纪40年代举办的,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画展次数如此频密,说明那时的李青萍年富力强,意气风发,无牵无挂,对艺术创作如醉如痴。换句话说,上世纪40年代,是李青萍绘画事业的成熟期、丰收期和鼎盛期。

  李青萍先被调到文化部工作,后又调到北京美术出版社工作,负责评阅中外美术作品。当时正值 “肃反”、“镇反”政治运动高涨,各单位都在安排政治学习和讨论。对李青萍来说,在绘画艺术上她是拔尖的,但她对政治常识的缺乏和无知却成了她致命的缺陷。李青萍在一次学习会上发言时抱怨说:“政治学习耽误了我的创作时间。”她还说:“我们美术出版社里不是从延安来的革命家,就是职业艺术家,哪来的反革命!我们成天坐在办公室学习、讨论,纯粹是在浪费时间!”李青萍认为,艺术家应该以大自然为师,以生活为本。然后就给领导留下一张请假条,也不等领导批准,就背起画架下到当时我国最大的“防洪泄洪——淮河治理工程指挥部”体验生活去了。

  她哪里知道,她那种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作风,早已引起了领导的不满,加之她是归国华侨,有海外关系。根据当时肃反运动中“左”的逻辑:归国华侨就是等同于“里通外国”,就凭这一条,李青萍就要被划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但政治智商太低、太幼稚的她,对大祸即将临头竟浑然不知!

  不久,文化部、人事部的“遣返令”就送达苏北行署,行署派两名便衣警察将其“押送”湖北省公安厅。上火车时李青萍对“押送者”说道:“还送什么?这条路我办画展时经常走,你们就不要客气了!”弄得“押送者”哭笑不得。

  到了武汉,当时不通汽车,回荆州只能骑马(坐船太慢)。在路上,李青萍满怀感激地对公安人员(李根本不知道公安局是干什么的)说:“送一段就可以了,你们再送,我就真的不好意思了!”一路上,公安人员互不言语,而李青萍却感到重返故乡,心情激动,情不自禁地哼起家乡小调来。不知不觉就到了荆州。李青萍刚放下行李,就被关进了牢房。

  一次监狱放风时,李青萍忙掏出纸笔,“唰,唰,唰,唰”很快就速写了一张“监狱岗楼图”,把高墙、岗楼、铁丝电网、哨兵、机关枪都活脱脱地画在上面,还递给监狱长看,说“你们监狱干部太多,人浮于事,要精兵简政!”监狱长心里感到既好气又好笑,严肃地对她说:“这些都是国家机密,不许再画,否则就给你加刑!”

  关李青萍的牢房四面墙上,地面上,到处都画满了她用筷子、砖块、瓦片“画”的图案,画了又擦,擦了又画。“文化大革命”中,兴起陪斩新招,据说此招对触及阶级敌人的灵魂有特效。一次,有几个刑事犯要枪毙,于是就把李青萍等几个政治犯推去陪斩。枪声响了,刑事犯都死了,其他几个政治犯都被吓瘫在地,唯独李青萍站在刑场上一动不动。后来别人问她:“你怎么不怕呀!”李青萍回答说;“我根本就没听见枪声,我在眺望远山的风景,我在欣赏天上变幻万千的流云!”人们听后都说:“真是个神经病!”

  被监管中的李青萍在一则日记中写道:“郭沫若先生说他只是个文学家,不是科学家。但党中央却要他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老说:中央的意思是要他带个头。而我也是受过多年的艺术高等教育,搞绘画是我的特长,在荆州像我这样的人很少。我也应该像郭老那样带个头,把荆州的艺术教育搞得活跃起来,培养出一批人才。”

  但她没想到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身为阶下囚,却心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崇高理想。在长达多年没有人格、没有尊严的政治环境下,不少文化名人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有的经受不住折磨,对前途感到绝望,甚至自杀。而李青萍由于她政治上的幼稚和无知,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把她抓进去又“放”出来,“放”出来又抓进去,被贬到社会最底层达30多年的李青萍,她心中至死不变的信仰就是追求绘画艺术的至高境界。为此,她那双踏遍大江南北的双脚,又奔忙于荆州城大街小巷的垃圾堆,破布、废纸、包装盒、颜料瓶都成了她绘画的宝贝。正是由于她对绘画艺术的执着和痴迷,终于迎来了党中央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平反昭雪后20年的艺术春天,为百花争艳的中国画坛增添了一朵泼彩奇葩。

  在此,我要感谢党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和侨务政策,也要感谢湖北省委、省政府、国务院侨办,和以代宏主任为首的原湖北省侨办、荆州市各级党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以及荆州市侨办、市侨联、荆州区侨办、区文化局、区文化馆。他们在为李青萍平反期间,认真负责地落实党的侨务政策、知识分子政策,为搞清事实真相,在北京、武汉、上海、大连、荆州等地来回奔走,一桩一桩地具体落实,使晚年的李青萍在政治上扬眉吐气,生活上有了保障,能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

  吃水不忘挖井人,平反不忘谢党恩。李青萍在1990年通过国务院侨办向亚运会捐画10幅;1998年湖北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向武昌区政协捐画10幅;2001年,为修复荆州古建筑向荆州市政府捐画10幅;2003年,李青萍将家中所存画作200余幅全部捐赠给国家美术馆。2004年,李青萍在生命弥留之际,仍怀着对绘画艺术的无限眷念说;“如有来生,我还要画画!”为此,她舍弃了爱情、婚姻、家庭,把绘画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生命的唯一。这正表达了她对艺术的忠诚、痴迷和永不放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坚信,随着中国画坛改革春风的与时俱进,中国现代艺术史一定会留下对李青萍艺术事业的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美术报 纪念 00041 长风破浪会有时 2011-09-24 2153312 2 2011年09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