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油画

融合 演变 上升

——何多苓中国美术馆展现“士者如斯”

  本报讯 耕绿 毫无疑问,何多苓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进程中的一位杰出代表,是一位立足于本土文化,同时吸收西方有效观念与形式的中国当代艺术家。10月26日至11月8日,“士者如斯——何多苓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京城的艺术爱好者将能欣赏到这位杰出的当代艺术家百幅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及近年新作,全面和深入了解艺术家的心路历程以及不同时期对艺术的追求。

  展览由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与前波恩美术馆馆长迪特·让托联袂学术主持。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何多苓的油画《春风已经苏醒》、《青春》等作品曾经感动了多少人的心灵。他们以回归人性的真情实感,表达了“苏醒时代”人们普遍的心理诉求,引起了强烈的思想共鸣;他们在油画上所体现出的精湛技巧,则使人们看到了新一代中国油画家超越性的水平。从那时候开始,何多苓不断地向当代中国画坛贡献出自己的新作,站在了锐意探索和努力完善自我的艺术前沿,他的名字为人所知,他的作品积累成丰满的世界。 但是,当对何多苓近30年的艺术作一种学术总览时,可以发现,他的艺术发展逻辑和艺术特征的最重要价值是自为与自足,拥有极为可贵的坚定信念和独立立场。看上去,他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位老将和健将,但他与以潮流起伏和观念变革为主要特征的“当代艺术”实际是有距离的,至少是若“即”若“离”的。可以说,他是一个不愿意制造潮流也不愿意被潮流所制造的艺术家,即便曾经被艺术史叙述归结于“伤痕绘画”或“乡土写实主义”流派,他在自己艺术最初发展的时候,也有意回避被“流派”包裹的可能性并尊重自己的志向。几十年来他执守着自己的志向与追求,在四川那块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里,遣除浮念,构筑着自己精神的绿洲。

  何多苓的艺术充满了一种独特的诗意与诗性,这与他整体的艺术修养特别是关于诗的理解深度有关,与他沉浸于时间的维度之中的生活状态有关,更与他敏感于生命的存在的视觉感受方式有关。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何多苓的艺术始终围绕着表现人的精神性状态这一主题,从现实感受上升为心理意象,从具体的肖像个体演变为抽象的生命形态。他为所画的人物、人体、景色罩染了浓郁的诗意,更重要的是,在诗意的人物造型、色彩色调、笔触肌理中灌注了作为作品本质内涵的诗性。在某种程度上,何多苓的画是对时间的抽象,被抽离了时间的空间因此弥散着漫幻的气质。

  在此次展出的百幅作品中,包括20多年前那幅让何多苓闻名于画坛的《春风已经苏醒》。《春风已经苏醒》、《青春》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也是伤痕美术重要代表作品,在这之后的《雪雁》、《蓝鸟》、《亡童》等经典作品则向人们呈现了一个走向真实、走向高贵的艺术灵魂;而如今年已花甲的何多苓则登上了他的创作顶峰,一系列新作向人们呈现西方绘画的技艺与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在他的画面中愈发融合。

  这个展览不是何多苓的回顾展,但出展作品的时间跨度大约涵盖了他迄今的艺术历程,尤其有大量新作展示了他如今的艺术状态。被称为“士”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艺术家崇尚和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对文化的显象保持清醒的认识,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作真实的表述。古代“士”者如斯,今天的何多苓也如斯。


美术报 油画 00011 融合 演变 上升 2011-10-29 2178577 2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