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69版:艺苑

文章导航

先生之风 气韵深长

——读花鸟画家杨旭画作

  我爱读画。一些丹青高手笔下有如太阳一样灿烂,高山一样壮阔,晨曦一样清醒,清风一样飘逸的作品,常给人以隽永的神往与遐思。而我读杨旭先生那一幅幅抒写意境高远之风物,仰望神韵高雅之自然的画作,那种如饮绍兴陈酿般浓烈、似品龙井新茶般清冽的感觉便会汩汩而生。

  坛中花,早发先衰;崖前松,迟立葱郁。性格恐怕也决定名声,这大约是与先生的性格有关。杨旭,字德文。少年时就拜在上海花鸟画名家江寒汀、房介复门下学习中国画。他毕业于中国美院,与吴山明等人皆为同窗,只是他一事耕耘,专注画艺,才如金沙埋于尘沙,兰香没在烟香。他受院长潘天寿影响极深,继承了潘老拓展花鸟画境界的恢宏博大的气势和境界,并博采任伯年等人严谨清丽的笔墨风格,也吸收吴昌硕气贯长虹的大家风范,同时也探求中西结合的融汇之道。他笔下的风物,或枇杷满枝,或红柿累累,或古柏森森,或白雪红梅,或新篁老竹,或禽飞鸡鸣,都有深远的意境和昂然的神韵,而他又善于在这些画中,配以春花秋月、夏岚冬雪、高山清溪、边塞草木、涧边幽兰、岩隙野菊、江花灯影、天际流光,其粗犷之处有如帚笔漫天狂舞,细毫之作有如发丝微雕诗文,因此读来是那么生机勃勃、气势昂昂。显然,这与画家热衷于艺术的完美,追求风格的自成,企望画风的清新是分不开的。让人感到画家的画风日臻成熟之下,又蕴含多种笔墨。

  气韵,这是中国画家对于超然画面形象之外的神态、神气的一种冥冥之求。古人以为,以气韵求其画,则神形毕出,著名书画大师黄宾虹更将其称为“内美”。因为追求气韵,便使先生的画更多神气、更具生气、更有朝气。为追求这种境界,先生心绪逸出红尘,超然物界之外,不懈地投身生活寻找营养滋补。用画家的话来说,叫做“外师造化”。他只求默默耕耘,不屑一味宣扬,即使名声在外,也毫不张扬,绝不张狂。他总是远离尘嚣,躲进小楼,有如达摩面壁,苦心孤诣,研习历史名家技法,以此博采众长,根植深壤,汲取丰厚的营养。此又谓之“师法古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先生绝不满足故纸堆里讨生活,力戒作品中存在的陈陈相因的“画谱气”,使作品更具大气,更富水墨韵味,形成了他独特而个性化的绘画语言。

  杨先生是位一专多能的多面手,画国画,也画油画,写花鸟,作山水,也绘人物。既有50多年铁杆磨针的笔墨积累,又具备西画厚实的造型和色彩功底,也弥漫眷恋中国古典诗文的意境和情趣。他的画作较具特色和变化,大写意如黑云压城,云浪翻滚;小特写处如抽丝织布,负喧闲话。读着他那一轴轴柳丝拂水,清泉出石,花意探枝,花鸟争春的画图,我为艺术所包围,被妙作所打动,无不觉得春韵奔流在血脉,秋意回荡在梦境,身心浸淫于艺术的意境中。从他的花鸟倩影、山水风物中可以看出,“搜尽奇峰当腹稿”的积累,“踏花归来马蹄香”的采风,使得他的画风日趋写心写性,率真率意,既是继承传统,又不墨守成规。他善于把花鸟山水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出深广优雅的意境。没有趣味的生活一定枯燥,没有文化底蕴的画家必定粗俗,没有诗意的画作肯定干枯,先生在大师的亲授下,深明中国画是积羽成舟的结晶艺术。他的画不是简单的状写、僵硬的临摹,而是根据独特的体味和感悟,把浓深的诗意渗透凝炼于笔墨和造型之中,让我们看到了他笔下梅兰竹菊的雅致,青黄花草的意味,鸡鸭成趣的意境,花蝶风荷的谐趣,透溢出一种诗化了的浓郁生活气息,不同的表现技法在画中糅合得十分和谐,写出了动静得宜、温馨迷人的物语心境。

  自幼受唐诗宋词汉文章的熏陶,浸淫古典文学之海而乐此不疲,为人师表而身正为范,育人不倦,这便使杨旭先生积蓄至今,作品更趋深厚,让人品味到画外浓厚的书卷气息和郁郁古风。画家虽结庐人境,但却淡化浮华,一扫纤尘,采菊东篱,超然俗物,只研朱墨作青山,别拘一格写花鸟,方使得自然中有人心,人心中亦有自然也!


美术报 艺苑 00069 先生之风 气韵深长 2011-10-29 2173733 2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