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评论

“上海丽人” 波兰惊艳

■尚 达

  ——月份牌和中国近代商业海报波兰展侧记

  编者按:海外孔子学院是推广中国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近期,波兰克拉科夫和波兹南两地孔子学院,在国家汉办指导下,联袂推出以介绍中国城市文化为主题的展览活动,其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潘耀昌教授领导的跨文化研究工作室推出的“上海丽人——中国二三十年代海报展”备受关注。潘耀昌与工作室李超两位教授赴展览现场,与波兰观众交流,在讲演中,将上海大学的“都市美院”理念,通过独特的视角推介和宣传。活动对探讨国内艺术院校如何利用自身文化资源,积极展开中国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建设富有成效的合作机制,提供了经验。

  2011年年末,波兰难得暖冬,下午4点之后,克拉科夫旧城中心广场已经华灯闪耀,欢快的商业气氛预示着圣诞节的即将到来。在西方最大节日的热烈气氛中,今年还增添了独特的中国文化节目。那就是在广场中心画廊举行的“上海丽人——中国二三十年代海报展(Damy z Szanghaju: Chiński plakat 20-tych I 30-tych)”。这是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孔子学院主办的一次特别的文化活动,其用意正是让波兰民众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了解近代中国城市生活中的市民文化和流行时尚。

  法国乐师的演奏,伴随着中国近代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无声电影《神女》的播放,为展览拉开了序幕。展览期间,来自东方大都市的风花雪月和摩登神韵,吸引了观众的热情关注。2011年12月30日,上大美院跨文化研究工作室教授潘耀昌、近现代美术史工作室教授李超,应邀来到展览现场,参加此次展览的闭幕活动,受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波方院长汪月霞、中方院长孙仲理等热情欢迎。活动开始,他们还向克拉科夫孔子学院捐赠了一座上大美院教授唐锐鹤制作的青铜雕塑孔子全身像,将活动引向高潮。随后,潘耀昌、李超围绕本次展览的相关主题和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他们运用丰富的历史资料,结合幻灯片的播放,分别从不同角度对20年代和30年代中国上海早期的广告海报艺术,进行了深入而生动的介绍,在题材方面,展示了当时广告海报选择时尚女性的价值取向,在形式方面,则强调广告海报以绘画本身吸引公众的促销方式,讨论了上海早期广告海报的制作理念及其艺术水平。讲座持续两个多小时,观众始终被讲座内容及那些栩栩如生的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海报画面所吸引,惊叹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作为中波艺术交流的使者,潘耀昌与李超又应波兰密兹凯维奇大学孔子学院邀请,由南部的克拉科夫北赴中部城市波兹南。2011年12月3日,他们在该院波方院长谢丽、中方院长杨建华的陪同下,出席在波兹南举办的同名展览的开幕式。其间他们再次以精彩的专题讲座,引起了在场数十位波兰友人的热情关注,密兹凯维奇大学汉学系的师生还就有关中国文化问题与两位中国教授进行了活跃的讨论。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潘耀昌教授主持编著的《波兰招贴艺术》一书,作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学术成果,分别赠送于上述两个孔子学院。该书,记录了近年来中国与波兰在招贴画的交流和收藏方面的传奇经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艺术界对波兰著名招贴艺术在跨文化语境中的当代解读。

  近年来,克拉科夫和波兹南的两所孔子学院,为中波文化艺术交流写下了许多值得纪念的篇章,它们依托著名的雅盖隆大学和密兹凯维奇大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跨文化交流独特的学术语境,为今后进一步推进文化交流,提供了富有前瞻性的话题。


美术报 评论 00009 “上海丽人” 波兰惊艳 2012-01-21 2305189 2 2012年01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