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画家

上海美术馆:

见证潘鸿海和“江南忆”
的号召力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无论是日出江花,还是春来江水,江南都离不开水,谁抓住了水,谁就抓住了如水的江南,如水的江南的人。潘鸿海先生的油画,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他画出了如水的风光,如水的江南。

  ●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只有站在潘鸿海的水乡绘画面前,揣度水乡的真生活,回味那消逝的水乡诗意。到那时候,人们将怎样评说水乡守望者的意义呢?

  ——许江

  本报上海讯 记者 唐永明 1942年,潘鸿海出生于上海梅陇。春华秋实,岁月匆匆。少小离家老大回,这是一种略带苍凉的表述,浙江画院名誉院长、著名油画家潘鸿海的游子归家,却带着一种热烈和隆重,甚至形成了“拥堵”。“江南忆——潘鸿海油画作品展”于2012年2月18日下午2点30分在上海美术馆一楼展厅开幕。这是画家迄今最大型的个展,展场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们,被闻讯而来的如潮的人流包成了饺子,记者想拍几张现场照片都无法挤到台前。

  “上海美术馆好久没这样热闹了,一个个展能引起如此的轰动真想不到!”手拿对讲机的展馆工作人员说。

  记者与这位工作人员共同见证了潘鸿海以及他的作品在美术界和艺术爱好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号召力。

  浙江省委原副书记、浙江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梁平波,浙江省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浚生,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中国美协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吴天行,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妍,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高克明,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迟志刚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剪彩。著名画家全山石、邱瑞敏、徐芒耀、杨参军等也出席了开幕式。

  “潘鸿海老师的油画画得很轻松,很享受,很愉快,他的画面如此的朴实,如此的真切,那个屋顶,那些树,那个像深潭一样的静水,让我们感动!他早年画的鲁迅的组画,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是画鲁迅的最好的组画。可惜我们今天在展场里已经见不到了。”许江在开幕式上动情地说。

  迟志刚在讲话中说,潘鸿海是从上海走出去的画家,他是上海人民的骄傲。这次展览是他向家乡人民作的汇报,他的油画对浙江乃至全国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次展览共展出油画作品60余件,作品时间跨度近40年,其中既有早期的《母女》、《鲁迅演讲》等,也有近期创作的巨幅三联作品《江南绣》和从浙江美术馆馆藏作品中借展的、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美丽洲——玉馨良渚》,甚至还包括他在展览临近时创作的一幅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颜料都还未干透,足见画家对展览的重视和展览之于画家的意义。

  展出的作品从五六十公分的小幅一直到6米的巨幅,从写情的风景人物到写实的主题性作品,能完整地展示和显现出艺术家从艺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和艺术风采。

  潘鸿海的绘画兼具欧洲绘画中古典派和印象派的细腻写实和色彩丰富,形体塑造扎实,光色结合完美。画面处理强调自然空间的对比,强调笔触、色彩为主题精神的服务,在表达自身情感的同时,更顾及到观赏者的视觉经验和需要。同时,他以所在地域的文化表征和精神内涵为基点,以浓郁的民族特色来描绘江南女性和水乡风情,把她们的俊秀、甜美、宁静、祥和刻画得栩栩如生、细致入微。我们都知道,越民族就越世界。所以,他的创作并非是一个艺术家自私的情感宣泄,而是有社会属性、精神和学术价值并存的艺术精品。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江南的风土人情、人文积淀更是隽秀绵长,几十年来我苦心专注于此,用油画语言来解读一方水土,传递江南情韵,心无旁骛。有摸索的苦涩,也有娴熟的快乐。经年累月,笔下风貌俨然已成风景。”这是画家对自己艺术追求的感怀。

  在展览现场,许多观众在一边看画一边交谈,记者听到不少诸如“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他的画”、“伊画里农村风景哪能噶漂亮”、“这幅我以前在画册中看到过,今天终于看到原作了!”诸多对话,可能也证明了潘鸿海的油画在大众心目中的位置。

  “他笔下所演绎的人物精神,当是十分平民化的,弥漫着通俗、健康、明朗的韵致。”梁平波在现场称。

  此次画展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父女同台,共演一出好戏。“浣溪沙——潘汶汛水墨作品展”同期在上海美术馆二楼红白厅展出。一个是闻名已久的江南风情油画的代表性人物,一个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年轻教师,当代水墨艺术的实验者。两个展览中西合璧,油彩与水墨争妍,具象写实与空灵清逸对话,呈现了不同年代的人对艺术和而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很有看点。


美术报 画家 00009 见证潘鸿海和“江南忆”
的号召力
2012-02-25 2339353 2 2012年02月25日 星期六